秦勝沒有敷衍,認真思索一番後道:“衛鞅大才,能看出來孝公也確實很堅定變法圖強的決心。”
“不過這《治秦九論》想要真正推廣下去,怕是不容易。”
觸動貴族的利益,貴族不樂意。
連坐製牽連了普通百姓,百姓也不樂意。
連坐裡還提到禁止私鬥,要知道秦國私鬥可是很嚴重的,一不小心就犯法了,還要牽連其他人一起受罰,百姓能支持?
唯一支持衛鞅的怕是隻有秦孝公和他的親信了。
在這樣的情況下想要將這些法令條文推行開來,秦勝都不敢想秦孝公得下多大的決心。
他也越發好奇秦孝公要怎麼把這些嚴苛的律法都推行下去。
衛鞅研究變法研究的那麼透徹,遠比秦勝更清楚變法的難度。
在與秦孝公暢聊一番,說完了自己的治秦之策後,他又對秦孝公說,變法若想成功,至少要滿足三個條件。
先是提拔一批擁護變法的人到緊要職位上,有他們的支持,法令才能很快推行下去。
其次,新法一旦推行,就不能避開權貴,必須得真正做到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
第三,衛鞅需要秦孝公對他深信不疑,決不能受人挑撥離間。
那麼多變法失敗的案例擺在眼前,秦孝公當然也清楚若他不信任衛鞅,變法必然失敗。
強秦是孝公畢生的願望,哪怕是死,也決不能阻擋他強秦的決心。
他承諾衛鞅,你我君臣相知,終我之世,絕不負君。
不過這都是史書的記載,秦孝公是不是真這麼說的,楚易安還真不知道。
不過以秦孝公對衛鞅的重視,楚易安更傾向於孝公承諾他的是終秦之世,絕不負君。
隻是後來沒做到,可能就悄悄給改了。
當然,這隻是猜測。
這部分的內容總算是告一段落,楚易安不由鬆了口氣,看向秦勝。
便見秦勝拿著方才寫好的紙一直看,眼睛都好像要落到紙上一樣,整個人都有些心不在焉的。
楚易安伸手在秦勝眼前揮了揮,都沒把他的注意力拉回來。
她索性收回手靜靜的看著秦勝,看到秦勝眼底各種情緒翻湧,最後都消失在了漆黑的眸底。
楚易安不聰明,但也知道秦勝怕是又想到了上頭那位。
他總是不由自主拿秦孝公跟上頭那位比,每每對比之下都格外傷神。
楚易安也不知該如何安慰他,隻能坐在一邊陪著。
她不想帶入自己作為一個現代人的思想跟秦勝說什麼既然皇上負了秦家,就讓秦勝起兵造反之類的話。
造反不易,並不是一句話就能成功的。
這是其次,主要原因是現代人叛逆,可古人講氣節。
很多人寧願死也不願背上造反的罵名,若讓他們汙了名聲,他們寧願一頭碰死。
楚易安知道秦勝不是這樣的人,秦勝也叛逆。
但是秦家其他人呢?他們也跟秦勝一樣的想法嗎?
而且上頭盯的那麼緊,防備秦家到這個地步,想要有些什麼動作很輕易就能被發現。
造反不是那麼容易就能成功的,隻會讓秦家更快走入深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