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是跟秦勝和秦淮書待在一起久了,這群學子此刻的懵懂讓楚易安看起來倍感親切。
對嘛,她就說這才是正常人的智商才對。
不,應該說這才是大部分人該有的反應。
怎麼能僅憑著她幾句不經意的話就把後麵的內容給推出來?
這合理嗎?
楚易安隻要一想到秦淮書根據她說的,兩百年後董仲舒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就推斷出了秦國一統六國後氣數很短就心梗得要死。
難道他不該驚歎這麼多學家都退下去,隻有儒家思想發揚光大徹底上桌嗎?
誰知道這人會抓住這麼一丁點的漏洞推那麼遠。
可怕。
跟秦淮書比起來,還是這群懵懂的學子更可愛一點啊。
瞧瞧這一個兩個清澈的眼神,真是讓人感到親切。
聽他們推理了一會,一個兩個都沒推到點子上。
雖然沒有推到點子上,卻已經有人覺得這不像是一本憑空捏造出來的話本子了。
書裡提出來的很多從未曾有過的東西,真不是簡單幾句學識過人眼界非凡能解釋得了的。
很多話本子故事的創作都依托於某些傳說和人的臆想。
可《大秦帝國》這本書裡偶爾帶出來的什麼《孫子兵法》,《吳子兵法》,《太公六韜》等等。
儘管文中沒有寫這些書裡具體寫了什麼內容,可這麼多東西都被放進書裡做了典故,這並不是一句學識過人能解釋得了的。
還有周天子,文王拉車,齊桓公……
前麵的故事背景也過於宏大,生出許多典故,沿用到這本書裡隨著故事慢慢發展才有了現如今的《大秦帝國》。
越是仔細琢磨書裡那些一兩句帶過的典故,所有人都越是脊背發寒。
這本書……著實不像是憑空構思的。
否則他們實在是不敢相信寫這書的大鵬究竟能有才到什麼地步,稱一句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也不為過了。
書中的商鞅有才尚且是法學之才,蘇秦張儀是縱橫家之才,墨家,儒家也都有所偏向。
可大鵬縱觀全局寫出這麼多門派,所信奉的東西也完全不一樣……
很多東西不能細想,越是細想越覺得大鵬不似凡塵人,恍若將另一個世界真實發生的故事搬到了這裡。
真乃神人也。
其實不隻是這群學子,上至文武百官,下至尋常百姓,隻要是看過這書並且認真琢磨過的人幾乎都有這種想法。
隻是他們不敢說出來,也害怕有人說出來罷了。
他們甚至不敢細想。
若是細想很多人其實都能發現其中的細節。
最明顯的就是書裡對孟子的描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