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1nove./最快更新!無廣告!
“傳國玉璽?”
葉孤鴻微吃一驚,回想片刻,皺眉道:“始皇帝以和氏璧雕的那塊?不是早就失落了麼?”
紅葉搖頭,輕聲道:“此寶傳承有序,史書明載,秦滅後為漢所得,王莽篡漢,索取玉璽,太後擲璽於地,破損一角,補以黃金。後來晉懷帝司馬熾為前趙劉聰所擒,並得其璽,又為後趙石勒所得,石勒於璽側麵加刻了‘天命石氏’幾字,以此幾點特征,可謂極易明辨。”
葉孤鴻心道這和尚沒見識過賣假古董的,人家就喜歡這種特征明辨的貨色。
不過聽他如數家珍,倒也有些佩服,讚道:“不料小師父如此博學多聞。”
紅葉臉色微紅,搖頭道:“不敢當施主誇讚,其實是得了此璽後,小僧專門研究典籍,又請教了不少大儒,這才略有所知。”
葉孤鴻暗讚其坦蕩,問道:“這般說來,小師父所得之璽,果然是那一塊正宗的?”
紅葉點頭,詳細說道:“石勒刻璽二十年後,冉魏得之,後為東晉將領騙走,複歸司馬氏,至南朝宋齊梁陳,隋朝一統,得此玉璽,至國亡,蕭後攜之遁入漠北突厥,貞觀四年,李靖討之,蕭後及煬帝之孫揚政道複歸中原,玉璽遂入李唐之手,及至唐末,朱全忠奪璽,建立後梁,又為李存勖所奪,持玉璽建立後唐,後唐亡時,末帝李從珂自焚於玄武樓,傳國玉璽就此失蹤。直至前朝哲宗年間,有農夫於田畝間掘得,獻於朝廷,哲宗令十三位大學士多方考證,確認即始皇帝所製玉璽。”
葉孤鴻聽的津津有味,紅葉又道:“靖康元年,汴梁為金國所破,傳國玉璽與徽欽二帝,都被金國掠走,此後便銷聲匿跡,蒙元滅金、滅宋,都不曾得。直至五十餘年前,有人於大都持玉璽叫賣於世,為宰相伯顏所得,伯顏又將那所謂玉璽,連同蒙元曆年繳獲得各國曆代印璽全部磨平,分發諸王公大臣刻製私章……嗬嗬,葉施主以為,伯顏此舉若何?”
葉孤鴻笑道:“小師父這是考校我?嗯,傳國玉璽乃是華夏正朔之象征,區區蒙元,以外族掌中國,若得了玉璽,便可傳揚天命所歸,於他統治極為有利,那伯顏大概是個傻子,才會磨平了字跡送人。”
又接著道:“況且他磨平那諸多印璽,為何早不磨,晚不磨,偏偏等到這所謂傳國玉璽入手才磨,豈不是欲蓋彌彰?再者,那傳國玉璽若是有人得之,獻給哪位權貴都要得享重賞,大傻子才當街叫賣,還這麼巧,偏偏在他元大都叫賣?我瞧伯顏這場戲,演得著實潦草。”
紅葉鼓掌笑道:“葉施主果然高見!其實那銀箱裡,還有薄薄一紙,乃是宋朝太傅張世傑所書,寫明了其中因果——卻是當年隨徽欽北狩的一個小太監,頗有忠義,又兼天才絕倫,於北國數十年間,苦苦練成一身絕藝,本欲保二帝歸還,誰知武藝大成時,二帝都已老死,這太監無法可想,強闖金宮,奪得玉璽殺出,歸返南國。”
葉孤鴻不由讚道:“壯哉!”
紅葉歎道:“可惜南國此時偏安多年,君臣耽於享樂,更無收複河山之心。雖得了玉璽,反怕金國以此為由興軍攻伐,故此絲毫不敢聲張,秘密藏於深宮……直至崖山一戰,太傅張世傑、左相陸秀夫,慮不能脫,遂以銀箱裝了玉璽,和當年那忠義太監所遺秘笈,埋於行宮地下,放火燒毀行宮,隻巴望漢家後人僥幸掘得,據秘笈修成蓋世武功,再持玉璽尋一明主,扶保其驅除韃虜、恢複中華。”
葉孤鴻奇道:“既然有緣掘得銀箱,可見天意所鐘,為何不修成一身本事,自家招兵買馬,還要為彆個做嫁衣裳?”
紅葉苦笑一聲,正要說話,便聽滅劫道:“因為這套武功固然厲害,但若是誰人修習,便再也不能當皇帝了。”
二人說話時,滅劫已把秘笈看了一遍,此時聽見二人議論,正好接口。
紅葉聽出她話裡意思,急忙道:“以師太之眼界,也不能解那第一關的難題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