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禪無奈的打開奏章靜靜地開始閱讀。
“臣王連謹奏陛下陛下自登極以來以英明神武之天姿奮先祖餘烈中興天朝,雖百世帝王之功業不能及吾皇之英弘,陛下雖名為守誠,實遠過於開創,此上天佑護漢家以降陛下弘治萬民而造福也。然今日朝堂所議太子之事,臣於陛下之決策實難苟同。皇長子劉璿乃陛下之嫡長子,中宮皇後所出,年屆弱冠,且生性仁厚,未嘗聞有過失之處。按我朝之例,若冊立皇太子則當冊立皇長子。然陛下冊封為藩王令其之國,此廢長之舉也。立儲乃國家大事,陛下廢長則必當立幼,此取禍之道也。陛下博聞於經史及當世之事,此種陳例比比皆是陛下想必知曉。故此,臣上此奏,敢請陛下三思,臣不勝惶恐之至!”
劉禪仔細地讀完了奏書,心中不禁感歎,雖然王連的文采確實有些平庸,但其所寫的內容卻頗具深意。然而,遺憾的是,王連似乎並不了解劉禪內心真正的想法。
拋開劉璿並非劉禪親生兒子這一因素不談,單就劉璿的性格而言,他生性柔弱,缺乏果斷和決斷力,這樣的性格並不適合擔任一國之君。相比之下,劉諶年紀雖小,但已展現出了君王的特質,具備成為一代明君的潛質。
此外,劉禪對曆史也有著深入的研究,他深知在曆史上,劉禪的七個兒子中,唯有劉諶一人有所成就。這種對曆史的了解讓劉禪更加堅定了自己的決心。
自從穿越到這個時代以來,劉禪便對劉諶進行了細致入微的觀察。通過長時間的觀察,他越發覺得劉諶是一個可塑之才,具備成為一名優秀君主的潛力。
如今,劉璿等年齡稍大一些的皇子們都已經逐漸長大成人,如果不能趁早將立太子這件大事確定下來,恐怕日後會引發更多的麻煩和紛爭。
正在這時,張正步履匆匆地走了過來,劉禪見狀,連忙對他說道:“你來的正好,快些去傳王連來見朕。”張正領命後,便趕忙轉身離去,去傳達劉禪的旨意。
劉禪則回到了自己的寶座上,繼續批閱著其他的奏書。時間一分一秒過去,大約過了一盞茶的工夫,王連終於來到了大殿之上。
王連見到劉禪後,趕忙跪地行禮,然後便靜靜地站在一旁,等待著劉禪的指示。然而,劉禪卻似乎完全沒有注意到他的到來,依舊自顧自地批閱著奏書,仿佛王連根本不存在一般。
王連心中雖然有些焦躁,但他深知劉禪的脾氣,所以也不敢輕易出言打擾。就這樣,時間又過去了一盞茶的工夫,王連依舊隻能默默地站在那裡,心裡越發地焦急起來。
終於,劉禪將手中的筆放下,然後抬起頭,看了看站在一旁的王連,緩緩地開口道:“文儀啊,關於皇長子之國的事情,朕今日早朝已經說得很清楚了,你為何還要再次上表勸諫呢?”
王連聞言,連忙跪地叩首,然後恭聲答道:“陛下乃是萬民之主,應當廣納忠言,明辨是非。臣以為,陛下廢長立幼之事,實在有違禮法啊!”
喜歡回到三國做皇帝:我劉禪稱霸世界請大家收藏:()回到三國做皇帝:我劉禪稱霸世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