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恪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服和帽子,然後邁著穩健的步伐走出書房,來到了寬敞的大廳。他站定後,召來那名從人開口問道:“呂據將軍可有說過,那大漢使者何時能夠抵達建業?”
那名從人趕忙躬身回答道:“回稟太傅,呂將軍道來人已臨近石頭城,明日午後便可抵達建業。”
諸葛恪微微頷首,表示知曉,接著沉默片刻,似乎在心中思考著什麼。少頃,他抬起頭,對那從人道:“你速去傳達孤的命令,讓城門校尉明日午間出城二十裡,代表孤去迎接那大漢使臣。務必將他親自護送至驛館,並好生款待,不得有絲毫怠慢。”
那從人應了一聲,領命而去。
待從人離去後,諸葛恪又喚來另一名家人,吩咐道:“你即刻前往城外,將叔父諸葛均到來的消息告知父親。想必父親得知此事,定會十分欣喜。”說罷,他略作停頓,接著道:“另外,你告訴父親,孤會親自陪著叔父去看望父親的。”
那家人領命後,也匆匆離去。
諸葛恪目送家人遠去,然後緩緩坐回座位上,端起桌上的茶杯,輕抿一口。他一邊品味著茶香,一邊繼續沉思著叔父此次前來的目的以及自己該如何應對。
次日午後,陽光灑在建業的街道上,顯得有些慵懶。街道上行人稀少,偶爾有幾匹馬疾馳而過,揚起一陣塵土。
諸葛均一路奔波,終於抵達了建業。在早已等候在此的眾人迎接下,走進了驛館休息。
次日清晨,陽光透過窗戶灑在房間裡,諸葛均早早地起了床。他洗漱完畢,換上一身整潔的官服,然後小心翼翼地將國書裝進一個精致的木匣子裡。一切準備就緒後,他帶著國書,在眾人的簇擁下,前往東吳皇宮。
來到皇宮門口,諸葛均向守衛通報了自己的來意。不一會兒,一名司禮官匆匆趕來,引領著諸葛均穿過長長的走廊,來到了大殿。
大殿內,氣氛莊嚴肅穆。諸葛均走到離丹陛之前停下腳步,然後深深鞠了一躬,朗聲道:“外臣諸葛均奉我大漢皇帝陛下聖命,前來出使貴國,願吳皇陛下吉祥安康!”
寶座上的孫亮微微一笑,說道:“使臣辛苦了,快快請起。”
諸葛均直起身子,目光掃視了一下大殿。他注意到,除了寶座上坐著的那個身穿龍袍的年輕人顯然是吳主孫亮外,在孫亮身旁還站著一個三十多歲的年輕人。
這個年輕人身材修長,麵容俊朗,眉宇間透露出一股聰明才智。諸葛均心中暗想,此人想必就是自己的侄子諸葛恪了。
沒有絲毫的遲疑和耽擱,諸葛均迅速地取出了那封國書,並將其恭敬地呈遞給了孫亮。早有宦官接過,恭敬的遞給孫亮。孫亮坐在龍椅之上,麵無表情地看著眼前的國書,隻是隨意地掃了一眼,便隨手將其遞給了身旁的諸葛恪。
諸葛恪接過國書,仔細地閱讀起來。過了一會兒,他嘴角微微上揚,露出了一絲笑容,然後對諸葛均說道:“大漢皇帝陛下真是用心良苦啊!使臣大人一路奔波,實在是辛苦了。還請您暫且回到驛館歇息,待今晚我將代表陛下設宴款待先生。”
諸葛均聞聽此言,連忙謝恩,然後在從人的引領下,步履穩健地離開了大殿。
待諸葛均走後,孫亮轉頭看向諸葛恪,開口問道:“太傅,依您之見,此時劉禪派令叔父來我大吳,究竟有何意圖呢?”
諸葛恪輕撫著自己那並不長的胡須,沉思片刻後回答道:“依微臣之見,劉禪此舉恐怕是來探聽我大吳的虛實。他特意派微臣的叔父前來,想必是想借此機會麻痹微臣,讓微臣對他放鬆警惕。然而,他實在是太小看微臣了。”
孫亮點了點頭,表示認同諸葛恪的分析,接著說道:“嗯,太傅所言極是。既然如此,太傅可有應對之策?”
諸葛恪胸有成竹地答道:“陛下放心,微臣早已有所準備。劉禪此舉不過是雕蟲小技,微臣定會讓他空手而歸。”
君臣二人又就一些軍國大事商議了一番,之後孫亮宣布退朝,眾人紛紛散去。
喜歡回到三國做皇帝:我劉禪稱霸世界請大家收藏:()回到三國做皇帝:我劉禪稱霸世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