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說的沒錯,就是可以源源不斷,但也要有源源不斷的絲綢、紗巾原料。”
“這並不難,在常州、蘇州和洪州一帶,有大量的桑園,有很多農戶都種植了桑樹。”公孫讚說道,“而且蘇州有專門的商人在各地收集蠶絲。”
“他們是如何降低運輸成本的?”李彥好奇地問道。
社會有專業的分工可以提高效率沒錯,例如蘇州有大量桑園,這些桑園養了很多蠶,每年能產出很多蠶絲。
可是這些蠶絲如何快速被收集整理,集中供應呢?
在李彥前世在的21世紀,有發達的交通,可以大大降低運輸成本,加快收集時間,提高供應鏈的效率。
這個世界呢?
公孫讚說道:“是河運,蘇州以太湖為中心,四周有密集的河運網,收集絲綢並不難。”
“如果朕現在需要絲綢,可以買到多少?”
“陛下要多少就有多少,不存在缺貨,蘇常兩州桑園密布。”公孫讚也激動起來,“而且紗的原料,也有很多!”
李彥心頭一喜,這特麼最上遊的供應端豈不是直接就解決了?
他還在想著以後要花時間去頒布政令擴充桑園一類的。
現在看來,這個世界,商業本身相對發達,隻是不具備規模化和分工體係。
這就簡單了。
隻要資源豐富,那接下來可操作空間就大了!
不過話說回來了,現在還是要保住前線,隻有保住了前線,後麵才能做更多操作。
當然了,現在的這些,也是為前線服務,是為了聯合晉國。
也是為以後傾銷晉國和魏國打好基礎。
“如果朕讓卿去調集絲綢和苧麻,如何?”
“草民嗎?”
“不,是朕的戶部尚書!”李彥快人快語,用欣賞的目光看著公孫讚,“以後朕就把戶部交給你了。”
前戶部尚書王雲山,在殺魏銘那天就殺掉了。
朝堂上下一大堆的爛賬,地方稅務體係也混亂不堪。
李彥急需要一個管錢的財務。
“陛下……”
“朝廷現在正是用人之時,你可不要拒絕朕!”
“承蒙陛下垂憐,臣必當全力以赴!”
“那就這樣說定了,這裡有三百台,一天就三百匹紗,一個月是九千匹紗,三個月兩萬七千匹紗。這是遠遠不夠的!朕要增加到三萬台!”李彥自信滿滿地說道,“翻一百倍!”
“那就是兩百萬多匹紗?”
“是的!但要招募人手,要搭建場地,這些都需要時間,所以一百萬匹,可以嗎?”
“若是集中製造出如此多,則需要大量的原料,臣要召蘇州的幾個大商人來京一趟。”
“朕不乾預你,朕隻要結果。結果有兩點:一是紗和絲綢;二是產業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