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這個問題並不難解決。
李彥突然問道:“這幾個月鹽賣了多少錢?”
他記得這個世界也是鹽鐵專賣,這也許是生產力相當的帝製王朝必然的一種手段。
公孫讚說道:“鹽的收入有一百萬兩,但這一次戰線太長,而且陛下提高了軍隊的俸祿和撫恤金,還要補發去年一年的俸祿,一百萬兩也是杯水車薪。”
李彥覺得肯定是不止一百萬的,這中間不知道又有多少油水被抽走。
不過貪腐問題還不是現在的核心問題。
現在的核心問題是如何更加高效地將糧草送到前線。
花錢買,運輸過去,損耗大,中間貪汙的多。
“你看這樣如何?”李彥說道,“以前是官府向民間賣鹽,現在把鹽交給民間自營,但鹽商必須在官府這裡買一種鹽的引子才能經營。”
“引子?”公孫讚微微一怔。
“沒錯,就是憑證。”
公孫讚蹙眉思索起來,思索了片刻,他突然恍然大悟:“對啊!臣怎麼沒想到!現在朝廷自己賣鹽,又要製造,又要運輸,還要賣,極其複雜,這中間不知道有多少官吏從中謀取私利,而且往往民間發現了鹽池,不準私自開采,必須上報。如此,有的地方即便發現鹽池,不開采,也不上報,白白浪費了鹽池資源。”
“若朝廷隻掌管準入的規則,將準入資格化作憑證售賣,民間自負盈虧,一可以完全放寬民間開采鹽池的限製,增加鹽的產量,二是朝廷本身擺脫賣鹽的繁瑣,將中間隱形的那些全部變成自己的利潤。”
說完,公孫讚對李彥佩服得五體投地。
李彥倒沒覺得什麼。
這隻不過是曆史上的鹽引法,他補充道:“若是讓商人運輸糧食到邊疆,在邊疆領相應的鹽引,就可以解決邊疆糧食問題了。”
公孫讚再一次愣住了,甚至當場跪下了,激動地說道:“陛下聖明!”
連一邊的曹謙德都震驚了。
還能這麼玩?
當然可以!
李彥心裡想著,這些人沒想到這麼玩也正常,畢竟這是宋朝才出現的,漢唐都沒有這麼玩過。
鹽是穩賺不賠的買賣,商人為了得到鹽引,當然願意費儘心思運輸糧食。
例如運輸一百萬石糧食過去,獲得價值兩百萬石糧食的鹽引,路上虧損的那一部分也賺回來了,轉手賣出去,又賺一筆。
鹽商可以賺錢,朝廷可以得到糧食。
總結下來:把鹽這個資源,變現成糧食,這個變現的場景是邊疆軍糧。
而且朝廷專賣,鹽價隻會更高,讓不同的鹽商去賣,至少還有相互競爭。
隻要朝廷控製好鹽引和糧食兌換價格即可。
“左相以為如何?”李彥看著曹謙德。
曹謙德是左相兼禮部尚書,左相的任務是審批政策,有駁回的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