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此話一出,大臣們麵麵相覷。
“陛下,臣鬥膽直言,這恐怕不行。”公孫弘說道,“朝廷設立這種商社是為了賺錢,現在此處是絕密。若是在各地都設立,很容易泄露出去。到時候民間掌握了這種紡紗機,朝廷的貨就沒有優勢了。”
趙禹也站出來說道:“而且民間一旦掌握,魏國細作必然很快拿到技術,傳到魏國,那樣我們對魏國的商品輸出之策就無效了。”
趙禹這麼一說,其他人忍不住紛紛點頭。
“朕理解你們的擔憂,若是在其他地方設立,哪怕是再三叮囑,再三監管,也很容易泄密。”
在管理中,預防的成本是非常高的,而且效果微乎其微。
在生產力低下的古代,人們靠什麼去做防禦呢?
靠禁榷!
也就是國營。
例如鹽鐵,門檻不高,但隻允許官方賺,民間不能賺這個錢。
可眼下這個紡紗機卻沒辦法做到禁榷。
因為必然會有人把紡紗機藏在家裡去紡織,紡織出來的紗巾或者絲綢,上麵並沒有標明是朝廷製作的還是私人偷偷製作的。
而且就算朝廷做防偽標識,民間也可以有樣學樣,你不可能在成千上萬的絲綢裡一個一個去查。
這還是回到了防範成本高昂且效果微乎其微這個問題上。
那麼在沒有禁榷的國度,人類是如何做的呢?
所以後來人類達成了一個共識:專利法。
可這個世界沒有專利法,而且專利法也是需要漫長是波折去形成的。
那麼人類社會,在沒有專利法,或者專利法形同擺設的地方,靠什麼去獲得商業上的優勢呢?
李彥說道:“朕不在乎民間是否模仿,甚至朕鼓勵民間模仿。既然民間模仿了,魏國一定會拿過去,朕也不在乎魏國會不會拿過去。假設未來魏國將這技術拿過來,和我們打一場無形的商戰。那朕想問問在座的諸位,贏得商戰的核心是什麼?”
皇帝這話題切入太快,大臣們一時間都沒有反應過來。
“假如是絲綢和紗巾的商戰,核心應該是原料。”劉文靜突然說道。
趙禹說道:“魏國的原料不一定比我們少,魏國的疆域更大。”
“那核心是什麼?”劉文靜疑惑道,“莫非是女織工的技巧?”
眾人目光都落向皇帝。
“兩國原料都非常充足的情況下,是對原料充分的調度,以及工廠裡麵成品的製造時間。”李彥肯定地說道,“也就是效率!”
“效率?”大臣們詫異道。
“假設一個月我們可以生產出500萬匹紗巾,魏國隻能生產出100萬匹。市麵上現在一匹紗巾500文,魏國得到新的紡紗機,價格降到300文一匹。而我們降到200文一匹。一匹紗巾的總成本在150文。我們一匹隻賺50文,魏國一匹能賺150文。”
曹謙德連忙搶答:“可我們500萬匹一共能賺兩億五千萬文,魏國100萬匹卻隻能賺一億五千萬文?”
“不,魏國賺不到那麼多。”劉文靜說道,“我們比魏國賣的便宜,魏國的100萬匹,未必都賣得出去。”
趙禹說道:“這個邏輯就跟樹上有十隻鳥,你射一箭射中了一隻鳥,還剩幾隻鳥一樣。”
喜歡朕忙著一統,沒心思做舔狗請大家收藏:朕忙著一統,沒心思做舔狗天悅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