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出皇帝的想法,王元吉主動說道:“陛下若是想要納妃,可以從勳貴、公卿、大臣家中選便是,陛下的確應該多納一些妃子。”
“哪個勳貴或大臣合適呢?”李彥繼續問道。
“奴婢也不知道。”王元吉尷尬地笑了笑。
看來關於選妃這件事,還得慢慢來。
不多時,劉文靜來了。
“陛下,仇耀先要見您。”
“不見,這些人,走完流程就砍了,留著浪費糧食。”李彥提著筆在寫什麼。
“他說有重要的情況要告知陛下。”
“他能有什麼重要的情況?”李彥擺了擺手,“你不要被他騙了,倒是他家裡,仔細找,把每一兩銀子都給朕找出來。”
“說是關於潛伏在江寧城的魏國細作。”
“走!去見見他!”
劉文靜:“……”
李彥剛走出禦花園,公孫讚急匆匆趕來:“陛下,大事不好了。”
“何事慌張?”
“蘇州局勢有變,姑蘇、武康,兩郡十三縣,全反了!”
他此話一出,劉文靜在一邊頓時麵色陡變,震驚道:“這怎麼可能,蘇州之地,曆來是政商通達之地,人們樂於經商,怎麼會反?”
“臣打探到的消息,陛下上個月一口氣將數名高官下獄,消息傳到蘇州,傳著傳著,就變成了陛下殘害忠良。”
“這是地方官的失職!”劉文靜大怒,“邸報緣由難道沒寫清楚嗎?文案和武案是乾什麼吃的!”
(武案就是評書人,文案是專門講解聖諭的人。這個與中國古代一樣。)
這一套是朝廷對民間的輿論通道,上傳下達,下達到郡縣後,就由這兩類人開始普及。
公孫讚苦笑道:“蘇州刺史和姑蘇太守全反了,文案和武案們迷迷糊糊,這些人都是吃官家飯和鄉紳富商飯的。”
這就是為什麼即便是皇帝也不能為所欲為的原因之一。
因為皇帝的權力需要人去執行,既然需要人去執行,皇帝就必須考慮到這個人的利益。
為了避免這種地方難以掌控的情況,中國曆史,到了宋朝,開始施行強乾弱枝。
收地方軍權、財政權、人事權。
然後將地方官做更細致的拆分,使地方上的權力相互掣肘。
很顯然,李彥穿越的這個世界,在政治結構上,尚且沒有完成宋朝那樣細致的部署。
甚至蘇州、常州的地方權力結構和洪州、荊州還不一樣。
蘇州、常州的權力結構,主要以官和民兩類為主。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