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康六年十月初一,三鎮無戰事。
蘇州待了幾個月的李彥回到了江寧城。
在回來的路上,李彥就接到了趙禹的消息,晉國使者來了。
這一次晉國派來的是姬清顏的人,是去年協助推動夏晉聯盟的歐陽燁。
顯然,這一次要給足晉使麵子。
這不是聯盟的問題,是要向晉國朝堂表態姬清顏的功勞,是全力支持姬清顏。
所以,一回到江寧城,第二天李彥就召見了歐陽燁,而且是在大朝會上。
“外臣歐陽燁參見大夏皇帝陛下。”
“不必多禮。”
“陛下,外臣此次前來,是為了兩國結盟,這是吾皇的國書,請陛下過目。”
李彥接過來,打開看完,都是一些官方話語,沒什麼實質性的內容。
實質性的內容還是需要談的。
接下來,李彥也詢問了一些官方性的內容,都是浮於表麵。
等問候完後,也就散了。
這是走了一個過場,是給晉國朝堂上看的,讓他們看看李彥對姬清顏的人有多麼重視。
等散後,李彥又命人準備了晚宴接待歐陽燁,一切都顯得非常融洽。
其間好幾次歐陽燁想要談事情,都被李彥轉移了話題。
直到又過了一天,李彥才在紫宸殿單獨召見了歐陽燁。
“今年晉國貿然發兵攻擊我們,朕對這件事非常憤怒。”李彥話鋒一變。
歐陽燁愣了一下,一時間沒反應過來,昨晚他記得自己跟夏主喝得非常儘興。
怎麼今日一大早過來,夏主突然給人一種翻臉不認人的感覺?
“此事的確是我們理虧在先。”
“朕也不是問責,隻是追溯這件事的前因後果,是為了以後雙方更好地合作。”
“是是,陛下聖明。”
“你如實跟朕說,今年你們發兵,到底為何?”李彥明知故問道。
他雖然知道晉國朝堂分兩派,可細節他卻一無所知。
“不瞞陛下,今年不宣而戰是林良沅從中作梗。”
“林良沅?”
“是的,他是我大晉的中書令,大權在握。”
“晉主自己無法決策嗎?”
“吾皇也要照顧他的意見。”
說是照顧,其實更多的是尊重、聽從。
“晉主是國君,林良沅是臣子,國君在做重要決策的時候要照顧臣子的意見,不惜不宣而戰,得罪昔日盟友,這種不顧大局的事情,晉主難道一點也沒有自己的堅持?”
歐陽燁瞬間苦笑起來,他並不想提這些事,這是晉國的家醜,怎可在外人麵前提及?
更何況對方還是夏國的國君。
“陛下恕罪,這些外臣無法回答陛下。”
“那你此次前來是為何?”
“為兩國結盟、友誼,還有商業。”
“是晉主要結盟,還是三公主要結盟,還請晉使正麵回答朕的問題。”
歐陽燁一時間猶豫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