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寧的人一個個氣勢洶洶從京師出發,明擺著要去荊州和洪州搞事情。
怎麼搞呢?
宣府五大家族的樣板就打在那裡了。
你說這誰不怕?
誰不擔心?
楊寧其實是被歸類到新政派裡的,他做的許多事,都推進了新政的落地。
新政派中的大佬之一的趙禹,是楊寧的摯友。
趙禹能有今天,也是楊寧一手引薦。
所以,楊寧的行動,其實已經徹底激化了新派和保守派的矛盾。
就在太康七年的這個深秋,這種矛盾還伴隨著銀行擴建帶來的利潤爭奪,變得更加複雜。
尤其是許多人得知皇帝離京,並且推測皇帝是去了荊州之後。
再加上荊州現在糧價暴漲,局勢顯然變得更加複雜。
於是許多官員連夜寫信,火速送往荊州。
希望在皇帝抵達江陵之前,將這個消息傳給江陵,讓他們火速做好準備。
但顯然來不及了。
九月二十日一大早,田野之間彌散著一層淡淡的薄霧。
此地距離江陵僅有四十裡,李彥的騎兵半日可以抵達江陵。
中午的時候,他在河邊休整。
他們儘量離村落遠一些,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恐慌,引起混亂。
這時,前麵田野的大樹下突然彙聚了很多人。
“鄉親們!鄉親們!聽我說,我已經去跟黃老爺說過了,黃老爺心善,見不得大家餓肚子,所以決定借錢給大家。”
站在人群中的一個年輕人大聲說道。
“要借錢嗎?黃老爺能不能施舍我們一點?”人群中有人問道,“我們怕以後還不上,少施舍一點點就可以,一點點。”
“是啊!現在糧價太高了,我們也買不起啊!”
“黃老爺說了,借給你們錢,每戶十兩,先買了糧食,給家裡的孩兒吃上飯再說!難道你們不願意拿這錢嗎?”
人群猶豫了一下,立刻便有人道:“當然願意!我們都快餓死了!謝謝黃老爺!”
人群一下子熱議起來。
李彥瞅著那邊,他沒過去,他並不打算湊這個熱鬨,而是休息片刻準備趕路。
按照那個張應提供的信息,南郡的官員上下串通一起,故意囤積糧食,哄抬糧價,然後放高利貸。
最後還要借著銀行過來,打著官方的名義,讓更多百姓借錢出來,再高價賣更多日用品給老百姓。
這不是割韭菜,這是刨根!
他現在必須快速趕到江陵,主導整個局麵,嚴查此事。
“陛下,那邊那麼多人聚集,不去看看了嗎?”劉文靜問道。
“不去了!”李彥翻身上馬。
就算那邊有問題,也是局部問題。
解決根源問題,局部問題迎刃而解。
這時,一個少年背著一個人,沿著河道飛奔。
周圍的禁衛軍立刻警惕起來。
但那少年在河邊摔倒,他手忙腳亂地再一次背起背後的人,急忙道:“堅持住,今天黃老爺發善心了,我們馬上就有吃的了!堅持住啊!”
他再一次背起那個人,朝前麵狂奔。
“小孩,這一帶禁行!”一個禁衛軍攔住了他的去路。
那少年沒有理會,而是快速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