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康七年十月二十五日,納沈月靈為妃這件事,在這一天熱熱鬨鬨地展開。
首先是《江寧日報》大書特書,其次是各個酒肆的說書先生們開始商議下個月換一輛什麼樣的上等馬車。
最後是吃瓜群眾們,開始熱熱鬨鬨地吃瓜。
例如皇帝陛下今晚會來幾次啊,例如貴妃娘娘什麼時候生皇子啊!
然後又延伸到皇帝陛下和皇後的趣事。
據說皇後已經懷孕了,快生了!
而且這一次和魏國議和之後,皇帝陛下和皇後的感情快速回溫。
整天都黏在一起呢!
什麼?貴妃娘娘怎麼辦?
那當然是三個人一起黏在一起!
快過來!快過來!我悄悄跟你說,不要告訴彆人了!皇帝陛下他……
十月下旬的江寧城輿論頭條就是皇家趣事。
民間傳聞是否確定,沒有人知道,但有一點,劉文靜察覺到了。
最近皇帝陛下走路的時候,雙腿時不時有些發軟,而皇貴妃則紅光滿麵。
也不知十月的茂密森林中,在每一個清晨和夜晚,沾染了多少玉露。
進入到十一月,梁京落了今年的第一次雪。
魏崇延縮在寢殿裡看書,那是李彥寫的書:《國家市場經濟》。
他一邊看,一邊點頭,時不時還露出震驚。
周圍的大臣們也不敢打擾他。
“當市場需求乏力的時候,可以通過量化寬鬆向民間釋放貨幣,貸款給民間商社,刺激產業,增加就業,增加百姓收入,進一步促進消費。”魏崇延念道,念完之後就看著魏無忌了,“這是什麼意思?”
魏無忌說道:“意思是,銀行向民間商社款待,例如給製造船隻的商社貸款一萬兩,這個商社可以造出十艘船,需要增加50人,每個人每個月有一兩的俸祿,他們拿到錢後,可以去買布匹,那麼朝廷現在新式紡織機生產出的布匹銷量就會增加。”
魏崇延似懂非懂地說道:“聽起來有點意思,但誰賺錢了呢,誰虧錢了呢?”
“商社和工人都賺錢了,銀行也賺了利息,布匹也賣出去了。”
“沒有人虧錢嗎?”戶部侍郎韓毅問道。
“沒有人虧錢。”魏無忌說道。
“這不可能!”賈政道一口否定,“天下之財恒定,不是在你手裡,就是在我手裡,焉有大家都賺錢的道理?”
“是啊!這不合理!哪有大家都賺錢的!”劉宜說道。
其他大臣紛紛點頭,顯然也覺得這不合理。
“但的確都賺錢了,我認為賺的這部分錢,是布匹、絲綢、船隻產量增加帶來的。”魏無忌說道,“夏主在他的書開篇就有寫到,科技是第一生產力。提高了效率,就意味著創造了財富。”
魏崇延目光突然一亮,他坐起來,仔細琢磨起這句話,越想越覺得有意思。
魏崇延道:“按照這樣說,隻要我們增加生產,提高生產效率,和生產量,我們就能不斷創造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