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聽說過商會嗎?”魏無忌突然問道。
“商會?”
“商人組成的一個組織。”
“這個組織如何?”
“如果某個商人被冤枉,商會可以出麵提交上訴,縣裡的商會可以直接提交到縣提點刑獄司。”
“那也沒用。”
“但如果商會不滿意,可以罷工呢?”
“罷工?”王弘愣了一下,“是停止生產的意思嗎?”
“是的。”
“商人怎麼會停止生產?有錢他們不賺嗎?”
魏無忌說道:“某一個商人被冤枉,如果他們不罷工,以後冤枉的是更多其他人,他們當然會有意願。”
“但他們不是一個人,沒有那麼團結,很容易被各個擊破,官員掌握權力,隻要私下分開交談,分彆許以利益。”
“所以才需要商會,商會的會長由商人自己選出來,他代表了商會,他是凝聚商會的。”
“那簡單,官員直接找會長談,搞定會長,一樣沒問題。”王弘道。
“那不一定,搞定會長,會長不作為,其他商人肯定有意見,除非你搞定會長,以及所有商會裡的商人,否則其他人肯定會繼續上報。對了,還有報社!如果有些事被報社報道出來,被大眾知曉,造成一定的影響,那也是會影響官員仕途的。”
“這更簡單,隻需要控製報社發表的內容,不利於地方官員的不許寫就可以。”
“但姑蘇報社的社長,不是姑蘇的官員任命的,而是由江寧統一任命。你知道的,權力隻對來源負責。”
王弘深吸了一口氣,震驚地說道:“夏主如此維護商人,他不怕那些見利忘義的奸商發展大後,動搖他嗎?”
“這就是夏主目前在行政方麵改革的巧妙之處。”魏無忌放下那本《國家市場經濟》。
“夏主在地方上拆分了原來刺史的權力,將行政權、兵權、司法權和財政權、人事權拆分開。這是橫向的拆分,是為了防止大權集中於一人後,在地方以權謀私。又設立商會、工會,這是縱向權力拆分。一定程度上加強下麵人的勢力,來製衡權力天然大的官員,使官員在相關領域,不能肆意妄為。”
魏無忌清晰地表達著,他似乎對李彥的各種新政都非常了解。
“這樣官員能在合法的範圍內管住商人,卻不能為所欲為。同理,我說的工會,是指工人的組織,如果工人遇到不公待遇,工會會出麵,向商會提交申訴,懲治某一個商人。如果商會不受審,可以提交官府。”
王弘錯愕,一時間不知說什麼。沉默片刻道:“地方的官員、商人、工人,層層相互製約,沒有一方可以為所欲為!”
“沒錯,商業的利益非常大。如果不壯大一點商會和工會,那些利益很容易淪為官員的砧板肉。那樣商人和工人,都會沒有動力再去賺錢和工作。”
“此計甚妙啊!”王弘忍不住感慨,他是魏國的新政派,是魏無忌在地方上的心腹之一。
要不然魏無忌此次也不會從徐州下手。
“用這一套權力結構,是為了穩住地方商業,但其實也穩住了民生,讓民間有充足的空間自己去發展。這是蘇州分工協作的基礎!”
說完後,幾人都陷入沉默中。
“主要是現在徐州設立了一個經濟特區。”孫惠接過話來,“在這個特區的商社,稅減半,而且找銀行貸款利息也減半。為了吸引更多商人,夏官方在特區修建了一座非常大的船塢,設立了徐州船坊,專門給徐州物流商社提供船。”
“我們打探到,這些船不僅僅行駛在成河,從成河北上進入淮河,還沿漢江出海,北上遼國,南下南海。也就是說,徐州經濟特區的商品,根本不愁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