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現在的李彥來說,已經不缺錢了。
並非是抄家這麼簡單,而是產業的產能的確有了很大的提升。
太康八年,以太湖為中心的蘇常,已經搭建起了完整、高效的產業群。
每天大約有50萬匹布匹被調運出來,10萬匹絲綢被裝載上貨船。
《姑蘇報紙》用一種驕傲的口吻報道:假以時日,太湖商圈可以呈報全天下人的穿衣需求。
當然,這是誇張的說法。
至少紡織業的上限已經可以看見了。
影響紡織業上限的無非是技術和原材料。
技術短時間內無法突破,原材料正在被產業群的高效快速收集起來。
雖然紡織業的上限已經可以窺探到,但因為產業的發展,拉動了物流行業,盤活了太湖經濟圈和漢江的運輸業。
這會有什麼影響呢?
這麼說吧,漢江西起源於蒼青高原,東西橫向萬裡,從出了虎雲峽穀之後,流入西川,便進入了人口密集的地方。
再穿過數百裡的巫山,進入荊州,一路貫穿宋州、京畿、徐州和常州,流入大海。
從荊州到入海口,有三千裡。
這三千裡的路途上城市、村落密布,分支密集如網。
如果做一個整體的成像,更像一顆巨樹的樹根,分出密密麻麻的細根,像須發一樣。
這些密集的河流,不僅僅水產豐富,而且提供了充沛的河運動力。
一旦造船業爆發,大半條漢江都會被打通。
那沿河的物資,都可以以極低成本運輸。
其輻射還不僅僅是江漢兩岸,若出海,北上可進入徐州、青州、幽州、遼東沿海,南下則可進入越州沿海各郡,以及流求等地。
若是有遠洋戰艦,還可以深入南海,甚至跨國馬六甲,進入更廣袤的海域。
也就是說,大半條漢江,都可能在造船業快速發展的當下,被盤活,形成漢江延安對徐州、青州、幽州、遼東、高麗等沿海地區的商品傾銷。
南下更不必說。
若是如此,李彥還會缺錢嗎?
當然不會缺錢了!
產業拉動起來,按照現有的經濟、金融理論,印鈔機就能動起來,做量化寬鬆,往市場裡注入更多貨幣。
但這些都有一個前提:製海權!
漢江從巫山以東的荊州段到徐州出海段,都在李彥的掌控下,但海權就未必了。
例如此時此刻,在青州的登州郡一帶,魏國在這裡快速修建了一個臨時渡口。
一艘船從這裡出發,抵達了距離這裡有三十幾裡的一座小島。
張歡上島之後,受到了熱情歡迎。
雙方推杯換盞之後,島主王麻子便拔出刀來,砍在了桌案上:“張兄一直瞧不起我們,為何今日如此熱情,親自過來?”
張歡愣了一下,笑嘻嘻道:“王老大說笑了,我一直都很欽佩你的為人!豪氣!講義氣!從登州郡到高麗的海域,誰不知道王老大!”
“去年讓你給我們準備一批貨,你是怎麼說的?”王麻子笑嗬嗬道,“忘了?”
王麻子一出口,周圍的小弟們各個都叫囂起來:“張歡,天堂有路你不走,地獄無門你闖進來!”
說著,一個個都拿出刀,剛才還一臉和氣,現在凶神惡煞。
“兄弟們,我這次來,可是奉詔而來的!”
“奉詔?奉他娘的水的詔?”王麻子大步走過去,刀在前麵揮舞。
“當然是皇帝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