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程的主力配置非常強悍。
僅僅黑驤騎兵就有八千,精銳步兵的數量配置有一萬,剩下的兩萬多人,即便是負責後勤,也可以隨時上戰場。
也就是說,魏國在雲中安排的後勤兵,也是正規軍級彆的。
這無疑是一支勁旅。
再看看晉軍的配置。
姬清顏的身份非常特殊,她可以說是晉國軍中的靈魂人物。
但她卻是女的,女性在領軍方麵,天然比男性要弱了一層。
眾所周知,在這種時代,一個人能坐到一個位置上,他的才能可能隻占三分之一,甚至更小。
他能上位的幾個核心點,血緣、關係網、資曆等等。
僅僅靠才能就想坐上很高的位置,幾乎不可能。
而姬清顏呢?
她的才能可以說占了七成的因素,還有三成是她的血統,因為她的血統,給了她展露才能的機會。
那是不是隻要是皇家的血統,而且是女的,就有展露才能的機會呢?
也不是!
還要等待特殊的時機:當年雲中被魏國突襲,晉軍全線潰敗,朝中無一人敢站出來,隻有姬清顏願意站出來。
在這種特殊的情況下,她才登上了這個舞台,展露出她驚人的天賦。
但晉國的國情卻非常特殊,皇權被相權死死壓製,導致每次隻有戰爭的時候,她才有機會領兵。
也就是說,軍隊的軍餉、人事任命、調兵權,都不在她手裡。
直到後來,夏魏晉三國局勢再生突變。
李彥開始以技術貿易壟斷的形式,與晉國展開合作,這個合作對象就是老相好姬清顏。
姬清顏這個時候,才有機會獲得豐厚的資金回報。
又因為李彥穿越而來,快速組織打下各方力量抗魏,導致原本魏國滅夏的戰略在關鍵時刻夭折。
太康年間的第一次夏魏之戰,大夏在西線與晉國合縱,取得秦州大捷,逼迫聞淵撤退,魏國以三線潰敗告終。
這不得不讓魏國重新調整對各國戰略。
調整的方式就是先剪除掉李彥的這個最大盟友,也就是晉國。
於是有了太康八年的西進滅晉,也就是第二次晉魏之戰。
這一戰,從外部局勢看,魏國戰敗撤回。
從晉國內部政治生態來看,姬清顏的軍功達到極點,再加上李彥的經濟支持,以及精鹽的絕對壟斷地位,讓姬清顏有了在晉國內部獨立募兵的實力。
獨立募兵從法理上,也得到了晉主的支持。
讓姬清顏一步步進化成現在的完全體。
也就是財政權、人事權、調兵權、統兵權集一身,成為脫離晉國中書省的獨立勢力。
你可以認為是一個軍閥,但從法理上卻可以解釋為晉國皇帝另設了新軍。
那麼問題來了,姬清顏麾下的軍隊配置如何呢?
顯然,精銳隻有少部分,絕大部分依然是新兵。
畢竟她取得那些權力,是去年的事情。
她手中的精銳是這些年一直跟著她的流雲軍,也就五千人而已,這還是晉國從自己的內帑拿錢養的。
也就是說,眼下馬邑的晉軍,絕大部分其實都是新兵,甚至留在雲中城下的,也是新兵。
這就逼得晉軍統帥江景問,在馬邑周圍駐防。
原本是圍攻馬邑城池的,現在晉軍反而在馬邑城外設下防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