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康九年,七月,中州大陸發生了幾件大事。
第一件事是遼國使者走海路南下,抵達江寧,在江寧引起了極大的轟動。
對於江南人來說,這是他們第一次近距離接觸遼人。
第二件事是魏國皇帝接見了夏使,並且承諾了今年會增加300萬兩的銀鈔儲備。
對於李彥來說,增加300萬兩的銀鈔儲備,意味著什麼呢?
意味著他可以印300萬兩出來,去買魏國的商品,主要是糧食。
魏國皇帝接見夏使,也為魏國朝堂上聯晉滅夏的聲音,打了個句號。
第三件事是魏使抵達了遼國上京,見到了遼國皇帝。
魏使抵達上京,意味著魏遼的關係可能進一步修複。
當然,決定魏遼關係是否真的進一步修複的關鍵因素,不是遼國派使者去大夏,而是遼主麾下最得力的兩個名將之間的關係。
七月下旬的時候,上京便已經開始流傳耶律德明殺死耶律仁令全家的消息,一石落激起千層浪。
第四件事就是魏國在雲中的戰略,從原本氣勢洶洶的進攻,轉為防禦。
魏國名將慕容雲在雲中的黃花堆一帶加固了防線。
戰爭的風雲漸漸緩和下來,這大大出乎晉國朝堂的預料。
晉國的公卿舊貴們頓時跳起來,紛紛跑到林良沅那裡哭喊:魏國不出麵管管,這件事就這麼算了,那姬清顏以後豈不是更加難以控製?
八月初三,李彥召見了在江寧待了大半個月的遼使蕭遠征。
“皇帝陛下,我主聽聞貴國在高麗做了一些事情,希望貴國能答應我們從高麗賣一些糧食給我們。”
“沒問題,這件事朕交代下去了。”
“多謝皇帝陛下,還有一件事,是我這一次來的主要目的。”
“什麼事,你但說無妨。”
“魏國與我朝有世仇,我主興兵伐魏之心久矣,現如今大遼與大夏結兄弟之盟,我主希望大夏能發兵北上,我大遼鐵騎必興兵南下。雙方合擊魏國,屆時平分天下!”
李彥麵色淡然,笑道:“遼主能興兵多少?”
“鐵騎十萬,雄兵三十萬!”
“真的嗎?”
“絕不敢有假。”
“那你先看看這份情報再說吧。”
李彥將今日剛從北線送過來的情報交給蕭遠征。
“這不可能!”看完後,蕭遠征大吃一驚。
“可不可能,你回去看一看就知道了。”李彥說道,“這不是什麼秘密了。”
“為何突然會出現這件事?”
“我們懷疑是魏人從中作梗。”劉文靜說道,“耶律仁令的家人被耶律德明殺死,據說遼主強壓了下來,是為了遼國內部的快速穩定。這個時候,這件事被捅出來,顯然是魏國針對了遼國。”
“既然我主壓了下來,為何魏人知曉?”
“那你得去問問魏無忌了,他的眼線無處不在。”
“這並不會完全阻止我們一起伐魏。”
“是否完全阻止,還得你回去看一看,遼國內部的事情,你比朕更加了解,朕不好多問。若沒有影響,使者再來江寧相談也不晚。”
“外臣知道了,外臣會將陛下的心意帶回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