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寧突然強勢宣戰,讓主和派們直接從椅子上蹦跳了起來。
例如禮部左侍郎顧冉就急匆匆趕去門下省喊曹謙德。
左相啊!大事不好了!宋濂他趁著陛下不在,向魏國宣戰了!
兵部右侍郎田邱明直接又蹦又跳地跑去找曹謙德:完啦完啦!全完啦!要打仗啦!
一炷香的時間後,三省六部的不少官員都聚集到了中書省的政事堂外。
其中大部分人都是保守派。
大夏的保守派跟魏國、晉國的保守派還不一樣。
經過最初的清洗和後來的市場理論與實踐探索之後,大夏的保守派們已經不是世家地主階層,而是在新政中也得到利益,但認為改革派們多改革方式過於激烈。
大夏的治國理念有一個共識:道學治國。
以宋濂為首的改製派認為,道法自然,遵從各方,朝廷設立法度。
以曹謙德為首的保守派認為,道法自然,但要控製風險!
在選拔官僚的時候,兩派各有各的選拔理念。
他們有一套基本的共識:道法自然。
但又有截然不同的行事理念:使大河奔騰不息與嚴防大河泛濫。
這種不同理念的形成,其實也是人性格不同的一次站隊。
年輕富有乾勁、銳意創新的人,聚集到了宋濂這邊,從小因為各種因素而形成了謹小慎微,又或者經曆了許多事之後,被世界毒打怕了的人,聚集到了曹謙德這一邊。
改製派裡,除了楊寧這種鷹派整天想著北伐以外,其他人未必願意跟魏國打。
至少在大夏徹底發展起來之前,是不想考慮跟魏國全麵開戰的。
但保守派,卻一定不想跟魏國開戰。
保守派們的神經似乎更加敏感,對危險的意識更加濃烈,他們當中大多數人見識到過二十幾年前百萬魏軍南下,江南化作屍山血海的場景。
他們在李恪在位的時候,就經常說戰爭帶來的隻有毀滅。
現在李彥時代,有機會大力發展民生,保守派們當然不留餘地地想要避免開戰。
可是,今天一大早,天還沒亮,中書省就發出了對魏國宣戰的“令”,所有人都懵了。
保守派們氣衝衝到政事堂門口,準備用“民生大計”的言論淹死宋濂,豈料看到了門縫裡翻了十幾遍都沒有找到的曹謙德。
“左相!中書省的令沒有送到門下省,他們自己就發了!”左散騎常侍劉放急匆匆說道。
“對對對,哪有中書省擅作主張的!若以後都這樣,還要門下省作甚!”顧冉氣急敗壞道。
當初皇帝查洪州,我顧家第一個站出來配合了,不就是想著國朝以後以發展民生為主,我顧家也可以搭著這條船一路享受太平日子嗎!
現在你們倒好啊,一不留神,直接宣戰了!
連談判都不願意談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