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呀呀!
看完江寧發來的彙報,李彥甚至有些想笑。
陸康在江寧的人氣蠻高的嘛!
大家都拉橫幅稱讚他了!
江寧的局麵,李彥並不擔心。
你要改革,就一定必然重用士人,而且是年輕一輩的。
這些人的特點是什麼?
有自己的想法,有責任感,敢作敢當,不滿於現狀。
這是這些人的優點。
往往優點在不同的時候,也可以隨時轉化成缺點。
例如這些人很有責任感和正義感,在遇到一些事會挺身而出,可萬一這些事並不是真的呢?
誰都無法保證自己知道的就是真相。
例如這個時候,江寧的這些人鬨出的動靜。
那是不是直接全部抓起來?
全部抓起來當然可以,省時又省力,還確保了大後方的安靜。
可這些人當中,有許多都是新政的堅定支持者,並且這些人當中許多都是新學培養出來的。
他們都是未來的人才。
你不能要求人才閉著眼睛就知道任何一件事情的真相。
事實上,江寧目前對陸康的主流看法是,陸康在前線瞎搞,肯定把局麵玩崩。
這其中不乏大量的改製派官員。
畢竟你也不能既要求改製派官員懂如何治國,又要求他們坐在京師神機妙算知道前線所有的一切。
當得知魏國由第一名將聞淵親率六十萬大軍南下的時候,沒有任何一個人能保持平靜。
慢慢升溫的恐慌情緒,就像無邊無際的汪洋淹沒了每一個人。
既然人的能力、職位、獲取的信息引起了認知迥異,必然造成不可調和的矛盾。
在不可調和的矛盾爆發後,采取最果斷的手段直接控場短時間內當然是最好的。
可李彥是皇帝,他要看的不僅僅是眼前,還有未來,以及未未來。
現在拿著旗幟,或者強烈反對、彈劾陸康的,其中是治國良臣,或者是潛力人才的,大有人在。
作為皇帝,你可以跟一個人說,以大局為重,先忍一忍。
這個人主觀上權衡之後,可能會忍下來。
但你無法做到,讓一群人以大局為重,先忍一忍。
因為一群人是沒有主觀意識的。
兩個人都無法說服對方,更彆說一群人快速達成一個共識,先忍一忍。
群體無法思考,是任何一個人都無法改變的。
那麼群體現在給出的答案很簡單:彈劾陸康!
當然,這個群體裡,也不是所有人都粗暴地上大街。
群體有共識,但群體裡麵的人在做事方式上也有許多差彆:
一類是穩重型,認為對陸康的處理,應該用保守的辦法,例如應該再派一德高望重的將領前去“協助”陸康。
二類是激進型,認為應該堅決快刀斬亂麻,直接以陸康家人來要求陸康立刻回京。
最後,李彥兩種類型群體的意見都不采納。
因為他了解陸康,陸康不會叛變,死都不會叛變。
他也不會用最粗暴的辦法去處理激進型的那些人上街的行為。
大夏的官員們已經寫了許多奏疏來,要求皇帝立刻下令強行捕抓那些人,其中包括楊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