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文融說道:“若是這魏軍騎兵能撤離秦州,自是最好不過,陛下想要將前線這些城縣與後方聯絡起來,辦法有許多。”
“細細說來。”
“第一、將秦州有的而趙州沒有的運輸過來,讓趙州這些百姓也有,這些百姓自然對陛下,對朝廷感恩戴德。”
“第二、將魏國某些廢除掉,這裡主要是指弊政。例如臣聽聞,魏國世兵和府兵共存,世兵自不必多說,士兵如奴。府兵雖好,但與我朝目前的農政相比,還是多了不少丁稅,而且百姓也知道,丁稅很容易作假。但直接按照我朝的田產稅來,現在在分田,也正是好好丈量土地的時候。”
“第三、我朝商政也可以在這些地方貫徹下去,鼓勵這裡的一部分人從商,培養一批擁戴朝廷的商人。”
李彥點了點頭,虞文融這三點無疑說到了最核心的點。
最核心的點就是,大夏的各項政策,都優於魏國。
大夏的政策是真的利國利民的政策,是願意把利益與民間共享的。
“蔡卿,你覺得呢?”
“臣以為,做這些還需要一個前提。”
“什麼前提?”
“軍用物資補給充足才行。”蔡霖說道,“現在是戰爭時期,我們是在前線,將這裡與秦州緊密聯係起來的基礎是我們的軍隊必須時刻保持旺盛的戰鬥力,那麼就必須先滿足軍隊。”
“隻要魏騎兵慢慢撤退,後勤會恢複的。”虞文融說道。
蔡霖說道:“我就怕,魏騎兵從秦州撤退之時,便是趙州決戰之日。”
李彥心中忍不住感慨,好家夥,蔡霖這話倒是說的有水平。
難怪新政派說什麼也要引薦蔡霖做戶部侍郎兼京畿轉運使。
這家夥不僅僅是後勤人才,對戰略和局勢的分析也是入木三分。
“現在我軍在皇帝陛下的英明部署下,在靈泉郡和東郡形成了堅固的防禦縱深。”虞文融學著講武堂的那些人,用一種談笑風生的語氣說道,“魏軍想要決戰,恐怕不是那麼簡單的。”
“不,蔡霖說的有道理。”李彥想了想說道,“如果魏軍在東線打的不順利,魏程必然會走極端。”
“走極端?”
“就是和我們打到兩敗俱傷,用人來換人,用這種最極端的方式消耗我們,我們的總兵力是少於魏軍的。”
皇帝這麼一說,虞文融倒是心頭一顫。
現在趙州的局勢,看似大夏似乎占據了優勢,但其實慕容雲根本沒有放開了打。
慕容雲之前的目的都是擊穿姚崇那一路後,快速將戰線切到秦州,並伸展到秦川。
這是一種縱向快切戰術,是利用高效的軍隊來拉爆夏軍的後勤。
自賈政道五路送人頭之後,慕容雲就再也無法采取這個戰術。
轉攻為守成了必然。
而東西線從來不是割裂的,一旦魏軍在東線進展不順利,魏程肯定會走極端。
極端就是打最大規模的消耗戰。
而消耗戰也不是那麼好打的。
士兵的鬥誌有極限,自古能打消耗戰的都是名將陪精銳,名將尤為重要。
“若真是如此,恐怕……”虞文融語氣有些沉重起來。
“真是如此,也與我們眼下定的策略不排斥,眼下的策略不僅僅是要將秦州與趙州聯係起來的。這種策略若是能成,以後攻魏,凡是攻下城池,便能以此法接管,有效且快速。我軍打到哪兒,哪兒便可以快速消化,成為我們的人,為我軍創造更穩定的環境,以及物資補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