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初開始,在蔡霖的配合下,虞文融開始有條不紊地安排一些商隊進入到趙州。
先是抵達的共城附近。
作為此次北伐第一個拿下的城池,共城目前還駐紮了三千夏軍,主要起到情報傳輸的作用。
現在倒是多了另一個作用:商隊的停歇站。
秦州好幾個商隊進入趙州第一站就是共城,共城到附近的喬城和嶧城又是人口密集的地方,尤其是魏國之前的兵戶非常多。
這就在短時間內,讓民間不少人看到了商機。
許多地方上的人組隊跑共城去拿貨,例如布匹、鹽巴。
共城這個地方的交易就這樣突然變得頻繁起來,而商人這個群體是聞到一點點交易的味道就會湊過來的。
消息傳的非常快,原本就拿著大夏的鹽引和茶引在秦州邊界做軍方買賣的那些商人,聞風而動。
他們不僅僅是聞到了共城的商機,更聞到了整個趙州的商機。
趙州作為前線是這幾年的事情,在過去的許多年,魏國擁有秦州三郡,擋住了夏軍的進攻。
作為前線後方的糧食補給地,以及人口最密集的州郡,趙州的繁華程度是一直身處戰亂的秦州遠遠比不上的。
那現在呢?
現在趙州的人其實死的不多,但因為戰爭的原因,破壞了原有的生態平衡。
又因為李彥在趙州搞大夏的新政搞的如火如荼,許多兵戶的賤籍直接被作廢,快速解開了這裡千年來的枷鎖。
就導致了短時間內,竟然爆發出了巨大的需求。
原因虞文融還在為這條商路感到擔憂,現在看來,擔憂完全是多餘的了。
這意味著,如果大夏的王師在前麵繼續打贏戰爭,秦州對趙州輸送商品的市場會持續擴大。
到三月初六的時候,李彥看完了虞文融的彙報,忍不住感慨,魏國的那套體製其實是限製了戶籍,便於官方將人力壓榨到極致。
官方看起來的確是受益了。
事實上,如果沒有大夏這個外部因素乾預,官方也一直在吃著這種戶籍鎖死的人口紅利。
可現在卻不一樣,為什麼說官方看起來受益,而實際上卻並沒有受益?
因為戶籍的鎖死,導致勞動關係的固化,進一步降低了生產力,也降低了消費。
作為21世紀的穿越者,交易產生價值,這是最基本的常識。
趙州民間的交易並不多,甚至稀少,這反而限製了趙州各郡的發展。
既然趙州各郡發展受限,官方就隻能從鎖死戶籍壓榨農業產出價值來獲利。
這種利益其實是遠遠低於商業產生的利益的。
當然,這種農業產出利益卻還有一個好處:有利於魏國權力階層的穩定。
然而,哪有萬世的製度和好處呢?
這種穩定久了,就會僵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