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次魏程沒有急著動手,而是耐心等待斥候的情報。
中午的時候,魏程從其中一份情報得知李彥正在軍營裡搞演講。
魏程非常困惑,這個時候,夏主他媽的搞什麼演講?
而且打仗的時候,搞什麼演講?
朕都帶著近衛旅到你麵前來了,你不好好準備,你搞演講?
就你會講?
裝逼!
等等!夏主在軍營?
沒跑?
繼續探!
魏程麵色沉靜,但內心卻忍不住興奮起來。
等吃完午飯休息了一會兒後,魏程又得到多份情報,方圓三十裡都沒有大量夏軍活動的痕跡。
這意味著夏軍沒有采取上次的以退為進的誘敵之策。
不過魏程並沒有就此斷定李彥沒有在更遠的地方設置伏兵。
有沒有可能軍營裡根本沒有夏主,夏主已經南下,等自己去在邯鄲戰場跟對麵的夏軍打到中途,夏主再殺回來?
魏程這個推斷也有道理,這個戰術是比較高明的戰術,需要強大的騎兵做執行。
這個戰術的精髓在於向魏軍掩飾了一部分精銳,讓魏軍將主力拿來對付偵察到的夏軍,也就是對麵的夏軍。
眾所周知,大會戰最忌諱的就是臨陣急變。
大會戰一般部署了兵力後,與夏軍打起來,魏軍的狀態是呈現出對付對麵夏軍的狀態。
若這個時候,場外突然奔襲來一支戰力恐怖的夏軍騎兵,那必將改變整個戰場格局。
這其中包括作戰中,魏軍指揮官信息的滯後,下達命令填補防禦過程中的時間延遲,以及被臨陣急變消耗的士氣。
關於以主要兵力來迷惑敵人,用最精銳的騎兵做埋伏這種戰術,曆代都有名將這樣去做。
如果是小型戰爭,埋伏的騎兵在方圓十裡的樹林裡也是可以的。
但如果是此時如邯鄲城這樣的大會戰,埋伏的精銳騎兵必須離戰場足夠遠,才能避開敵人斥候的偵查。
而這對騎兵以及騎兵統帥的要求極高。
魏程腦海中做了推測後,倒是不急著動手,他繼續讓斥候探查情報,最好是方圓百裡全部探查清楚。
如果李彥真的在百裡外安插騎兵,那麼在做奔襲的時候,時間的有效性就變弱了,即便是強行趕時間,騎兵戰力必然受損。
當然,為了防止萬一,魏程還是不斷增加斥候的人數。
下午的時候,魏程突然接到消息,說是夏主的使者過來了,他表示更加詫異。
這個時候派使者過來作甚?
是來下戰書的,還是來下求和書的?
魏程見到使者後,本打算用皇帝的口吻好好壓製壓製對方,結果使者來了一句:這是你的臣子,趙州刺史張建成發來賀電,敬愛的魏主,現在投降還來得及!
魏程聽完後,臉色立刻變了,就像三天三夜拉不出屎來強行用力一樣。
他一把奪過來,快速看完。
果然是張建成寫的!
魏程想掀翻桌子,但他還是強行忍住了,並且告訴使者:回去告訴夏主,朕給他兩天時間投降,彆以為朕不知道他在玩什麼花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