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秋雲一口氣說了這麼多話,感到嗓子有點乾。
她對劉連山露出歉意的表情,擰開了礦泉水瓶的蓋子,小口小口地喝了起來。
劉連山、李懷節兩人,都利用這個難得的空當,仔細思考起這個臨時性籌備小組的利與弊。
老實說,這個臨時籌備小組的存在感是真的不強。
如果不是齊秋雲刻意提起,劉連山也好,李懷節也好,都下意識地忽略了它的存在。
之所以這樣,一個原因是這個籌備小組成立的時間很短,大家都還沒來得及進行角色代入;
第二個原因,在於這個小組的職責定位沒有十分明晰,向心力不夠。
特彆是向心力這一塊,其實劉連山是有責任要去改變的。
他畢竟是籌備小組的組長。
至於李懷節,他除了有上述想法之外,還對這個籌備小組產生一些期望。
比方說,能幫他擺脫一些文字資料上的束縛,能幫他在京城各個部委當中建立一定的聯絡基礎,等等。
兩人正在仔細思考這些的時候,齊秋雲放下了手中的礦泉水,“咚”的一聲輕響,迅速拉回了兩人的注意力。
“從上述實際需要出發,我建議,籌備組應該在人員上有所增加。
比方說,增加一個負責資料處理、往來接待的後勤小組;再增加一個負責對外聯絡、信息收集的聯絡小組。
這樣一來,臨時籌備小組就要升格成為臨時籌備處了。
連山書記,你認為這樣是不是合理一點?”
劉連山點點頭,說道:“這是很有必要的!
一來這兩個項目,都涉及到很強的專業性,在資料處理、信息采收這一塊,確實需要專業人士來處理;
二來,成立籌備處之後,實行專署辦公,也更有利於項目進度的對外保密。”
劉連山的言外之意,盯著這兩個項目的人不少呢!
李懷節很乾脆地表態道:“我很讚同!”
齊秋雲繼續說道:“既然大家都讚同成立臨時籌備處,那就請連山書記對這個臨時籌備處的人事安排作出指示!”
劉連山坦然承認,在這個臨時增加的議題上,他沒有做好準備,先聽聽秋雲市長的建議再做決定。
齊秋雲也不客氣,她對這個問題似乎考慮得已經比較成熟了,就聽見她說道:“那我就拋磚引玉,提出幾點不成熟的建議,供連山書記參考。
按照自上而下的順序,當然要先從連山書記談起。
好在連山書記的主要任務不變,還是籌備處總攬全局的組長。
我擔任副組長,直接處理這兩個項目涉及到省一級層麵的各種事務;
我因為精力關係,不能負責協助連山書記處理籌備處的日常工作。
在這裡,我向書記會推薦常務副市長熊壯同誌擔任籌備處的專員,由他協助連山書記處理籌備處的日常工作,並負責後勤小組的具體工作。
連山書記、懷節書記,你們怎麼看?”
劉連山無所謂,這個籌備處不過是個臨時性的事務處,權力基本上是一點也沒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