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地方的菜式雖然不見得好,但對他們來說,總有一份回憶、一份感情在裡麵。
李懷節才不在乎這個,他在乎的是不是經濟實惠。
結果,也確實很實惠。
尤其是裝修風格,讓初次去的人感覺到很驚豔,被一種濃厚的異國風情包圍著。
對於隻消費兩三千塊錢,就能有這麼好的就餐體驗來說,確實對得起許佳的推薦了。
當然,李懷節也不可能隻請程雯熙一個人,作陪的還有好幾位同學。
現實和小說還是有很大不同的,同學之間要說有沒有關係特彆好的,那真沒多好。
知己這種關係,隻能存在於交通不便的古代。
有沒有關係特彆差的,那肯定有啊!
特彆是住同一個宿舍的舍友,集體生活鬨點小摩擦,這不是很正常的事情嗎?
所以,那種同一個宿舍而且關係還特彆好的情況,李懷節並沒有真正遇到過。
今天能來參加這個飯局的,其實關係都不差。但,也僅僅局限在“不差”這個相對概念上。
他們能來,一方麵嘛,人總是要有社交的,這是人的群體屬性造成的;
二來,同學關係,尤其是大學同學關係,是值得大家花費精力和資源去維護的。
最起碼一點,在同一所大學裡接受相同的教育,至少有一部分觀念大家是重合的。
這就保證了大家在今後相當長一段時間裡的相處,是和睦的、融洽的。
在這個斤斤計較、錙銖必究的社會風氣下,這種關係真的很值得珍惜。
來的同學裡麵,除了汪和暄進了人行,是體製內的自己人之外,剩下的幾名同學都進了企業,各自都有自己的一番事業。
所以,汪和暄和程雯熙無形當中就要更親近一些,互動也多一些。
偏偏這兩人在校時,就是很多人的青春風景。在座的,彆人不說,李懷節對程雯熙就有過旖念。
或許是試探,也或許是出於什麼其他目的,汪和暄在席間就不停地給李懷節和程雯熙製造一種曖昧氛圍。
這種誤會,必須當機立斷的處理乾淨,否則,不單是對許佳的不尊重,也是對程雯熙的很大不尊重。
“那個,我有個疑問,南方自衛反擊戰的時候,我們空軍沒有出動戰機參戰吧?”
麵對李懷節這麼個膚淺的問題,另一位同學解釋道:“肯定參戰了嘛!
不過,根據‘空軍不出境’的最高指示,空軍戰機主要在境內執行戰備巡邏、雷達監控和偵察、輸送保障任務。
我爺爺那會兒就是空後的,負責轟炸機後勤。聽說79年的時候,轟炸機也上過幾次天,好像是執行夜間照明任務還是什麼的。
你問這個乾什麼?”
李懷節看著汪和暄好奇的眼神,以及程雯熙眼裡的促狹,有些不好意思地解釋道:“我談了個女朋友,飛轟炸機的;他外公是個老轟炸機飛行員。
馬上春節了嘛,我要去她家認門,總不能對這個事情一點也不了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