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這方麵的底子,劉連山想要臨場發揮其實不難!
有困難的是齊秋雲這一塊的稿子,太過於偏向務實了,對未來的展望有點空洞啊!
而且,齊秋雲還是向大會負責地方執行層彙報,以及民生類問題解答的。
媒體提問難免就要涉及到項目未來發展,齊秋雲在沒有任何心理準備的情況下,在這樣高級彆的會議上,當然也不可能信口開河。
那不就卡殼了嘛!
在這樣一個高級彆大會上表現失當,肯定會對齊秋雲的仕途造成嚴重打擊。
不能讓她吃這個啞巴虧!
李懷節是有恩必報的性格,自然不能讓齊秋雲在這上麵吃了大虧的。
更何況,通過昨天和程雯熙對這個項目的交流,李懷節對這個項目自身也有了新的、更深層次的看法。
為什麼不利用這個好機會,借著齊秋雲的嘴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呢?
李懷節的想法很樸素,隻要世界知道了自己的想法就行。
世界會在乎這個想法是誰說出來的嗎?
不會!
它隻在乎這個想法可行不可行而已。
想到這裡,李懷節立刻拿出手機,向齊秋雲發起了微信私聊,向她說明會議政策走向的變動,提醒她注意回答問題的方向性。
在郵件中,李懷節結合了程雯熙的部分想法,及時向她闡述了低空經濟領域基本構成、發展方向以及遙感數據應用中心的核心支撐作用和項目前景與市場潛力。
儘管李懷節已經儘可能地壓縮精簡了許多枝節性的文字,但整章篇幅還是長達900多字。
發出去之後,李懷節有兩個擔心,一個擔心是齊秋雲沒有辦法及時讀取;
另一個是,她沒有時間看這個長篇大論。
畢竟,她現在身處會場,有很多的障礙。
會場裡,齊秋雲正嚴肅地聽著工信部副部長的發言。
越聽下去,齊秋雲的神情就越是嚴肅,自己準備的發言資料方向不對!
這是要出大問題的,怎麼辦?!
按照會議發言順序,張漢良致辭開場之後,就是四部委的領導上台演講時間,他們會從國家層麵解讀項目意義。
比方說現在,工信部的領導就在大談特談低空經濟領域的建設和開拓。
這就是在傳遞中央政策信號,明確戰略定位。
當然,這也是在給整個會議主旨定基調。
任何脫離這個基調的言論,都會被視為對會議議題的理解不到位,準備工作沒做好。
難怪央媒要下場直播了!
齊秋雲在這個時候才後知後覺的想到這一點,已經晚了。
她準備的發言稿都是偏向項目具體運作的,非常具體,對戰略方向上的認知其實沒有任何體現。
四部委的領導發言一旦結束,中間隻有幾名技術專家發言,和部委司局級官員的政策闡述,很快就會輪到她上台演講的。
現編是不可能現編的,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