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連山在晚上的八點多鐘接待了李懷節。
看著李懷節一臉的深沉,劉連山也有些抑鬱。
嵋山市的整體工作,好不容易才走上有條不紊地快速發展道路。
結果,就在大功將要告成的時候,那個貢獻最多的功臣居然要被逼著離開。
說一句實話,在劉連山認為,李懷節留在嵋山的好處要遠遠大於進中央黨校學習。
一個連縣委書記都沒乾過的副廳級,發展前途真的有限,很有限!
但,這一切都已經木已成舟。
省委組織部長親自推薦、省委書記首肯的事情,真是板上釘釘,不可能改變了。
“你也不要灰心,做官其實也還是做事!”劉連山勸誡道:“多少乾部辛辛苦苦、兢兢業業一輩子,退休了連個正科都不是,難道他們的人生就是失敗的嗎?
要我說,這一定不能算是失敗。否則,我黨的事業就是失敗的!
因為這些人才是我黨的根基所在。
更何況,你這次的專題班,還是開了個全新的課題,是個大有作為的範疇。”
劉連山為了這件事情,還特意找了弟弟劉連海了解了一下。
了解下來的結果,其實和秦道清說的差不多。軍民融合的專題,屬於改革的深水區,難度大,而且不確定性很高。
劉連海的原話,“你勸勸那孩子,讓他要有充足的耐心和定力,做好十年甚至是二十年都不挪窩的心理準備。
但,總體來講,軍民融合發展是大趨勢,值得他努力學習的。”
當然,這個話劉連山就不和李懷節說了,沒這個必要。
“叔,你知道我的,對個人利益其實不怎麼在乎。”李懷節對劉連山雖然一直以來都有所保留,但保留有限。
他繼續說道:“無非是少了在處級崗位上的磋磨,履曆檔案沒含金量而已。
但是,官做到多大才算大?!
這是個自我認定問題。
我也經常問自己這個問題,每次得到的答案都一樣:把我現在這個位置上的活兒乾好,乾到極致,這才算是把官當大了。
一個無所事事的副市長,和一個無時無刻不在為鎮裡老百姓奔走的副鎮長,在老百姓的實際生活裡,當然是副鎮長這個官大嘛!
所以,在得失際遇這一塊,您不用勸解我,我真沒有這方麵的包袱。
我現在的包袱是,第一次經曆這種被強行剝離的事情,感覺上一下子有些不適應而已。
您放心,我慢慢會好起來的。”
劉連山仔細回想了下李懷節的一貫表現,發覺他倒是真有點坐看雲卷雲舒的意思。
當然,前提是彆去招惹他。
“那你可要儘快適應!”劉連山也就安下心來,叮囑道:“廉書記準備在這一兩天要找你談話!”
“嗯,我知道了!”李懷節很自然地把話題轉移到秦道清身上,“就在前不久,秦道清已經和我說起了這件事情。”
劉連山很詫異地看著李懷節,問道:“怎麼?他這是對你屁股底下的位置感興趣?”
“那怎麼可能!”李懷節看著劉連山審視的眼神,坦然說道:“秦家可是很在乎處級崗位上的曆練。
他想爭取的,是費春雲調走後的組織部長這個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