榔坪鎮在獅子山腳下,背後就是一個占地很大的堰塞湖——千鳥湖。風光秀麗,景色宜人。
榔坪鎮東頭,一大塊經過炸山平整過的地麵上,一幢幢嶄新的民居,整齊地在這青山碧水之間排列開來。
這裡就是老峰縣最大的易地搬遷安置工程——千鳥新村。
早上的九點鐘,陽光已經有點烤人。一列車隊駛進了千鳥新村,在新村的小廣場上停了下來。
這麼大的動靜,很快就引起了正在施工的工人們的注意。他們在幾幢還沒有完工的房子裡探出腦袋,好奇地看著從車上下來的許多乾部。
他們這是要乾什麼?
千鳥新村的規模雖然不小,三百多戶,平時也沒少見乾部們來檢查。
可今天的這個隊伍規模,要比以往大得多;隊伍裡的乾部,氣勢也要比以往來檢查的人足得多。
尤其是當中那個大個子年輕人,被人簇擁著,眾星捧月一般,氣派非凡。
在這裡施工的建築工人,除了技術工,剩下的小工全都是搬遷來這裡的貧困人口。
看到來了這麼多乾部,他們的眼裡就多了許多期盼和希望。
李懷節在眾人的簇擁下,首先查看了這處新村的建築質量。
建築質量這個東西說實話,不是走馬觀花能看得出來好壞的,需要專業的設備檢測才行。
但,不過是二層小樓,又是搬遷人口自己在這裡乾小工,在李懷節想來,應該不會什麼質量問題。
最起碼,不會有嚴重安全隱患的質量問題。
大概清點了下房屋數量之後,李懷節隨意地走進一戶已經住人的人家,詳細了解了搬遷政策,補貼待遇,以及能不能找到工作等實際問題。
這戶人家,家裡的衛生搞得很乾淨。
雖然是水泥地,沒有鋪地磚,但也打掃得清清爽爽。
家具雖然簡陋,甚至有些破爛,也都乾乾淨淨,一塵不染。
從這裡就可以看出,這戶搬遷人家的精神狀態,對生活有著信心和希望,積極向上。
從這戶人家出來,李懷節又挑了一戶人家進屋走訪。
這戶人家家裡正在乾活。一對六十多歲的老人,正在做篾匠活。
男老人拿著竹片在分篾片,女老人拿著分好的篾片編製菜籃子。
兩人手藝好不好李懷節沒看出來,但是很熟練。
兩位老人看到走進來幾個年輕乾部,頓時有些局促。加上老人家口音很重,半聽半猜的,溝通也很不方便。
李懷節聊了沒幾句,就離開了。
不過,看到六、七十歲的老人都在乾著力所能及的活,不願意給家人拖後腿。李懷節相信,把這戶人家從山溝溝裡搬出來是對的。
這樣勤奮的家庭,沒有特殊變故,是不可能繼續貧窮下去的。
因為,這是我們國家的社會製度所絕不允許的。
也是在這一刻,李懷節對社會製度的優越性,產生了不可遏製的自傲情緒;也是在這一刻,李懷節對“全麵脫貧奔小康”的號召,產生了不可抑製的使命感和自豪感。
就在這時,屋外忽然傳來一陣喧囂,隨即就是劇烈的爭吵聲、辱罵聲。
“怎麼回事?”蘇日娜沉穩地看向老峰縣委書記沈平,“怎麼這麼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