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田稗子少,荒田雜草多。大環境非常鍛煉人。
整個將軍縣,現在不膽戰心驚的乾部少。尤其是在聽說了新書記在任職大會上的講話之後,某些乾部已經惶惶不可終日了。
比方說常務副縣長宋彥禎、縣人大主任吳錦程等人。
他們吞了不少的扶貧款,已經吃得滾瓜溜圓。
所以,現場迎接的氣氛就很有點怪異,熱烈裡麵又夾雜著明顯的恐慌。
這就是李懷節掃了一眼將軍縣的眾人,有種監考老師進考場的感覺的主要原因。
“朱部長,李市長,我是將軍縣政府的何少傑,您這邊請!”
何少傑的恭敬又謙遜,甚至還帶了一點點討好的卑微,給李懷節的感覺其實有點熟悉,“官迷”汪泉的身上,也有著這股氣質。
等李懷節在主席台上坐下來,大禮堂裡的乾部也已經坐好,都安靜地等待著新任縣委書記的開場白。
按照慣例,先由組織部長朱振興簡單介紹了下李懷節的任職履曆,並代表市委要求大家積極配合李書記的工作。
等朱振興的開場白講完,就到了李懷節的就職發言。
紅星市委組織部給寫的發言稿,李懷節看了一眼,連修改的興趣都沒有,直接拿來用了。
不是李懷節不想讓自己的就職演說更精彩,而是他真的記住了小舅劉連海的話,公開場合的講話其實是在貫徹整體意誌。
你特立獨行了,就說明你在集體意識方麵出了問題。如果問題真的很大,是要被學習的。
代價真的很沉重。
況且,劉連海已經隱晦的提醒了李懷節,他現在的公開講話,已經被高層人士盯上了。
就職大會結束,李懷節邀請朱振興留下來,一起吃了一頓工作餐。
整體上來說,朱振興這個人給李懷節的感覺不是很好。雖然他極力表現出開朗積極的一麵,但在李懷節看來,這種表現隻是他為了掩藏自己的某種情緒而已。
相反,李懷節倒是給朱振興留下了爽朗乾練的印象。
反過來,外來派給他朱振興的壓力也就更加的大了。
送走朱振興,李懷節召集了將軍縣的四套班子領導,開了一次政治生態止血大會。
會上,李懷節要求將軍縣四套班子,必須聚焦“止血止損、重塑信任、破局攻堅”三大使命,圍繞“重建公信力、保民生底線、鞏固控製力、凝聚共識”四個目標去努力。
他說,當前將軍縣的政治生態,正處在曆史上最為脆弱的時期。
前縣委書記帶頭貪腐,是敗壞將軍縣政治生態的最大禍根。
現在,在市委的直接乾預下,禍根被鏟除,正是政治生態止血止損的黃金期。
李懷節要求縣委縣政府,務必做好切割舊賬工作,引入第三方審計機構,加上各個村監委複核,對扶貧款的下撥使用情況,進行全鏈條式審計;
他要求將軍縣四套班子的領導,必須有破除圈子的打算,對前書記提拔的乾部實行留黨察看處理,暫停他們的分工,做好對涉案人員的責任隔離措施;
最後,他要求四套班子的領導立即釋放出立信於民的強烈信號,從他本人開始,四套班子領導的手機號碼要向全縣公示,開始打響信訪舉報清零行動第一槍。
說到這裡,李懷節停頓了一下,問坐在自己身邊的何少傑,“何縣長,我讓你安排的貧困戶代表都來了嗎?”
何少傑點點頭,隨後對一直站在側門邊上的工作人員打了個手勢,示意他請事先安排好的貧困戶代表進會場。
看著這些衣著整齊的貧困戶代表,看著他們中絕大多數人都有著飽滿的精氣神,李懷節感覺自己就像是吞了一口蒼蠅那麼惡心。
“我說何少傑同誌,這些進場的貧困戶代表,有幾家是真正的貧困戶?
那種吃了上頓沒下頓的貧困戶?!”
李懷節的這句靈魂拷問,直接把何少傑問懵了,在將軍縣,這些人確實是貧困戶啊!
至於他們是不是吃了上頓沒下頓,這肯定不至於嘛!
這樣一個莊嚴的會場,真的把那些連話都說不清楚的人請來,當貧困戶代表監督扶貧資金監管,那是在拿將軍縣的名聲開玩笑。
所以,何少傑小聲解釋道:“領導,我是根據會議流程需要來安排的貧困戶代表。
他們總比那些上台都兩腳打顫、緊張到連話都說不出來的人強啊!
再說了,這些人的身份確實是貧困戶,而且還是多年的貧困戶。”
本來,李懷節是要搞一個現場儀式,要求四套班子成員當著貧困戶代表的麵,在《扶貧資金監管軍令狀》上按下血手印,以此來凸顯將軍縣對扶貧資金流向的重視。
但是,現在被何少傑這麼一搞,把調子帶偏了,這個儀式自然也就不能再搞下去,否則真的鬨出大笑話。
“請他們回去吧,簽署軍令狀的儀式等到合適的時間我們再搞!”
儘管有點被惡心到了,但李懷節還是情緒飽滿地繼續主持著大會。
接下來,李懷節對四套班子的領導就黨風黨紀整飭行動,提出了三項硬性要求。
第一,班子領導,必須在24小時內,向市紀委提交近三年所獲扶貧禮品清單;班子成員,必須在24小時內,向縣紀委提交近三年所獲扶貧禮品清單;
第二,對所有在建的扶貧工程進行承建資格審核,隻要是領導乾部親屬承包的工程,一律取消其承建資格,對涉事領導乾部進行紀律調查;
第三,要求將軍縣所有的領導乾部,拒絕接受非縣級融媒體采訪,謹防負麵輿論發酵,造成更壞、更深遠的影響。
李懷節前麵講的幾點,都是在止血止損,屬於善後處理工作,和將軍縣領導乾部的私人利益衝突很小,大家都很給麵子地鼓掌讚同。
但是,對所有在建工程進行審核這個事,已經觸動了所有領導的私人利益,他們當然不會坐以待斃。
所以,李懷節講到這裡時,不但沒有掌聲,反而質疑聲此起彼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