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海青掛斷了馮明輝的電話,站在自家的窗台上,看著斜陽沉沉,晚霞漫漫,心中對這個扶貧政策的好題材更是不舍。
要不,跟報社的總編商量一下,看看能不能修改一些敏感詞,不打政策的擦邊球,直指扶貧製度根本。
這樣的話,即使在輿論上有乾預地方政府執政的嫌疑,可能為國家高層不喜。
但是,自己一個剛正不阿、秉筆直書的名聲,也就算是打出去了。
至於受到扶貧政策牽累的紅星市貧困人口,管他們去死!
學者的良心就不是為你們這些普羅大眾長的。這一點,看看孔孟就一清二楚了。
至於自己的老同學馮明輝這裡,倒是有些不好交代。
不過,了不起也就是多多賠罪。
學者求名的心態和乾部求官的心態,其實沒有本質上的區彆,馮明輝應該要原諒自己。
西天的夕陽帶走了最後一抹殘霞,華燈初上的京都,美得就像是一位剛出浴的美人。
胡海青在這迷人的夜色裡,撥通了報社總編胡西進的電話。
“本家好啊!晚上景色紛繁,您有沒有喝一杯?”
電話那頭,胡西進正坐在餐桌前進餐。
胡西進是一個五十來歲的中年男子,大大的眼袋掛在臉上,像極了觀賞金魚的眼睛。
在他的對麵,坐著一位三十來歲的嬌俏少婦,此時正在幫著他斟酒。
這位少婦是他的二婚妻子,東京留學歸來的高材生。
不但才華頗高,長相更是溫婉甜美,是報社裡的一枝花。
就連寬大的家居服,也掩蓋不了她那傲人的身材。
少婦在斟酒的瞬間,一截袖子滑落到她的手肘,露出一彎白藕似的手臂。在燈光下,散射著和田玉的溫潤光澤。
胡西進看著少婦無意間撩落的一縷風情,咽了咽唾沫,對著手機說道:“是海青兄啊!
多謝關心,正在用餐呢!
您這是有什麼要提點小弟的嗎?”
胡西進和胡海青都是中原人,兩人都聽得懂中原人特有的話外音。
胡海青一聽,胡主編這麼急著說事,估計他那邊應該是有事情要忙,連忙直接說道:“老弟,我投的那篇《真假扶貧之我見》,現在因為形勢需要,不得不進行修改。
你看,能不能先把文章撤下來,等下一期再發?”
胡西進看著眼前迷人的妻子,心思粗略地轉了一下,稍稍回憶了一下《真假扶貧之我見》這篇文章的大概內容。
怎麼說呢,這篇文章以胡西進的眼光來看,其實是有些雞蛋裡頭挑骨頭的意思。
屬於強行碰瓷國家脫貧攻堅大戰略。
但是,人家胡海青碰瓷的角度很正確。是從為扶貧事業好的主旨為出發點,寫出來的帶著批評的文章。
真要說這篇文章的價值,在胡西進眼裡,它其實一文不值。
但是,胡西進這個主編是有著特殊情節的公共知識分子。他的思想總體上來說,一點也不複雜,就是要馴化並去掉國人的自信。
他是個文化圈裡的人,首先當然是要去掉國人在文化這一方麵的自信。
他這個主編就是靠著這一套,被當時的主官所賞識而提拔上來的。
那些年,雞湯文特彆盛行。外國的月亮要比中國的圓,就是這幫老公知們編出來給國人洗腦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