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說:“你們家都開了很多家店子?”
“我們是幾個燈飾廠各開各的店,但一起撒傳單。”
我才知道,廣東人做生意,不是各做各的,捆在一起共同做。
發完幾個沒人入住的新樓盤。子勳說:“剩下就到成熟小區去發。”
說完,他遞給我一個書包,說道:“把廣告紙放到裡麵,不然門衛不讓進。”
我問:“這些入住了的住戶,還要需要燈具嗎?”
子勳說:“你過來。”
我過去,他指著刊頭下麵一行粗體字給我看:推薦一個客戶,憑此印花可到本店領取5元。
原來這是兩種廣告紙。
我問道:“他不推薦,就是剪下這個標誌,到店子裡也來領取5元呢?”
子勳說:“分兩種情況。一種是不來買燈飾的。但他可以向熟人朋友推薦啊。今天不推薦,明天也許會推薦,這次不推薦,下次可能推薦。
第二種是消費是分檔次的,有些人不一定壞了才換。他覺得我們的燈具好看,原來有燈,他要換一個更好看的。”
我笑道:“書還是白讀了,老師剛講完消費學,說有剛性消費,潛在消費,升級消費。”
子勳說:“那走吧。”
我又發現了一個問題,問道:“這些報紙不同,上麵印一句話:剪下五角星,就可到指定的店子兌換五元。那些沒入住的怎麼沒有?”
子勳說:“回去想。”
我們又爬樓,這些樓盤已住人,我們基本是塞門逢,塞完就立即走。
整天忙了一個上午,送完了一大半。中午找了個快餐店吃了一頓,下午繼續塞。直到下午3點才回到學校。
累是累,但確實有一張百元大鈔。晚上,我想了很久,終於悟出了一些生意經。
新樓盤的報紙不能換錢,去了優惠10。直接吸引客戶。
老樓盤的拿張報紙可換5塊錢。叫花錢買口碑。真的收集十張二十張,可兌換50至100塊錢。那麼這張廣告紙,彆人就會向親戚朋友推薦。
我從封閉小縣城來,跟子勳做朋友,不僅能賺錢,還學了不少先進理念。
後來,我才了解到子勳非常能乾。那些廣告傳單,都是他爹發個樣稿到印刷廠。子勳要到印刷廠校稿,結賬,分發。
我才真正理解那句話——橘生淮南為橘,橘生淮北為枳。不同的環境,不同的家庭,帶給人不同的稟賦。
日子過得越來越快,不知不覺中,我竟然在上海度過了三年多。
一晃就到大四最後一期。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