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姐搖搖頭:“在機關工作,和女同誌打交道要特彆注意。”
我故意問:“這個……有什麼問題嗎?”
“像你多好,乾乾淨淨,我不是說跟女同誌不能打交道,而是……怎麼說呢?
身邊總是有群女同誌,彆人嫉妒啊。領導認為你玩物喪誌,同事認為你是個花花公子。
曉東,你說我講得對不對?”
我一時語塞,她講的確實有道理,但她是在說我的好朋友。我也不好附和。
蘇姐說:“下次見了他,要勸勸他,就講是我說的。我在這機關也有十多年了。”
“你不是說這店子隻辦了四五年嗎?”
“辦店子隻有四五年,但我以前在你們那棟樓搞了八年衛生啊。不然,我怎麼認識那麼多人啊。
我專門給大家買火柴啦,香煙啦,辦公室用品啦。都熟。
“那你後來怎麼不乾了呢?
“先知科長對我說,你去辦個商店,比你搞衛生強多了。所以,先知科長是個有眼光的人。”
我一聽,從蘇姐嘴中聽到了另一個版本的聞科長。
“那他怎麼不動員親戚辦一個商店?”
“原因是多方麵的。一是他抽煙抽得厲害,我經常要給他買火柴,香煙。
二是他的辦公室衛生難搞,我是把他的煙缸洗得乾乾淨淨,書桌收拾得整整齊齊。
我說:“他很感激你。”
“對,當然還有一個原因,我姑爹在城市建設局當局長,那時,路邊要建一些崗亭,不像現在到處都是,隻在幾個重點地段設幾個。”
我懂了,說:“你有條件申請辦一個。”
“對。因為這裡是市委市政府,就專門建了這個小商店。”
我心想,難怪蘇姐對機關裡的人了如指掌。於是,我開始往同事身上引,想聽聽她的看法。
“跟我一起辦公的陳主任你也熟。高曉雯年紀小一些,應該沒那麼熟了。她進機關隻比我早兩年。”
“陳主任熟,曉雯也熟。”
我等著她向我說說這兩位。
她卻不講話了。
我以試探的口氣問:“我們辦公室的人還是好打交道吧?”
“好,都不錯。”
“幾位男同事都年輕。”我的意思是引導她說說男同事們。
她說:“都是學校裡畢業的,年輕。”
我發現她在收緊話題,便站起來笑道:“我還去散散步。”
出了小商店,我沿著靠山大道向左走去。
我第一次聽說市委市政府是在靠山大道上,覺得是老百姓的戲稱。結果,路上標的確實是【靠山大道】。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