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四水後,我去了嶽母家。
有了兒子,又是周末,我就抱著他到處走走。
這街上的老百姓也漸漸熟了。路上遇到的,店鋪裡做生意的,看見我都要喊一聲“喲,小智超。你爸爸抱你逛街啊。”
這句話也有意思,就是說你這個做爸爸的很少抱孩子,更不用說出來逛街。
回到嶽母娘家,吃過晚飯,旭哥打來電話,說有事想和我談談。
我說:“改日再談吧。”
其實,我覺得先與師父談一談,再和他談比較妥當。
當夜宿於嶽母家。
夜裡的事,我就不寫了。
乾完那事後,我好好想了想下一步怎麼辦。
次日上午,吃過早餐後,我說辦公室還有事,就回了自己的家。
到家裡坐了一陣,我決定跟師父談一談自己的想法。
畢竟是周末,我九點左右才去敲門。
師父也剛起床不久,他打開門,笑道:“周末也不好好睡一覺?”
我也笑道:“我是個心裡有事就睡不著的人。”
兩人進書房,坐下。師父煮茶。
我問:“聞主任家是個什麼情況呢,你上次說他老家是東北的。”
師父給我倒了一杯茶,緩緩敘述道:
“聞述輝的父親是個東北人,職業是一名技術員。在上世紀七十年代,國家提出【備戰備荒為人民】的口號,許多兵工廠因此紛紛遷往大山深處。
聞述輝的父母也隨著工廠的搬遷,來到了我們四水的【二郎洞】山區。
那裡至今還有一座廢棄的兵工廠。他父親是廠裡的工程師,母親姓張,在子弟學校當教師。”
我點了點頭,說道:“原來是這麼回事啊。”
師父接著說:“後來,聞述輝大學畢業,被分配到了市委機關工作。然而,他父親所在的那個廠子卻又搬遷到了江左。”
我說:“這麼說來,聞主任的父母實際上是為了支援三線建設才來到四水的。”
師父微笑著肯定道:“沒錯。”
“那他父親還在嗎?”
師父搖了搖頭。
我了解情況後,提出了一個建議:
“師父,我有個想法。既然聞主任的母親單身一人,將聞主任的母親張老師接到莫林山醫養中心,接受療養是不錯的選擇。
這樣一來,無論張老師是否患病,都能夠得到專業的醫療護理和療養。
張老師有退休工資,醫療費用可以報銷。
此外,要李旭日幫忙為張老師聘請一位護工,負責照顧她的日常生活起居。這樣可以確保張老師在醫養中心得到全麵的關心和照顧。
關於保姆的費用,就讓聞主任出一點。李旭日另外支付一些。那麼,這位護工就會格外儘心儘力。
師父嘴角微微上揚,露出一抹欣慰的笑容,他豎起大拇指,稱讚道:
“你的思路愈發開闊了啊!這確實是一條可行的道路呢。不僅能夠解決老年人的養老問題,還能同時提供醫療服務,一舉兩得啊!”
我說:“現在生活條件好的人家,如果把父母送進養老院,他們自己心裡肯定會不踏實,畢竟那不是自己的家,總覺得對父母有所虧欠。
彆人知道了也可能會說他們沒有孝心,但要是把父母送到醫養中心,那就完全不一樣了。
那裡既能照顧老人的生活起居,又能及時給予醫療護理,簡直就是最佳選擇啊!”
師父一拍大腿,連忙說道:“你就是有個最好的優點,思維呈放射狀。我現在還能動,以後不行了,也可以住到醫養中心去。”
我說:“你與聞主任打個電話。他同意,我們就這樣做。”
師父說:“行,我等會與他商量。”
從師父那兒出來,我就打旭哥電話。
他十分鐘就過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