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校長點頭:“祖國醫學,博大精深。”
我說:“百聞不如一見。我們先看熊院長診病。再看千樹疏理經脈。”
劉校長若起身,我雙手往下按了按:“不勞校長起身,叫一個患者過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黎永誌立馬起身。
一會兒,熊十辨的助手帶來一個新來的病人。助手把手枕往桌上一放。叫患者坐下,把左手放在手枕上。手枕,就是中醫搭脈時,放在病人手下的布墊。)
熊十辨搭脈,大家圍觀。
熊十辨雙眼微合,屋內鴉雀無聲。
一會兒,熊十辨說:“我說一樁,你覺得對,就點一下頭。”
患者點點頭。熊十辨開始說症狀。
“脘腹脹痛,他邊說邊拍拍自己的肚子。這個地方老是覺得吃飯了,時不時痛。”
患者說:“對,就是不想吃飯。”
助手在一旁說:“醫生沒要你主動介紹病情,你隻說對,還是不對。”
熊十辨說:“還經常嘔吐,多吃一點就吐。”
患者點頭。
“經常放屁,大便要麼拉不出,要麼就拉稀。”
患者點頭。
熊十辨對助手說:“食滯胃脘,中期之症。給他開保和丸,方劑加減,先補後瀉。”
助手領著患者走了。
劉校長說:“你搭脈就知病情?”
熊十辨說:“望聞問切。開始學的時候要四者結合,現在,我就隻望一眼,判斷病在上中下哪一處。剛才這患者,病在中焦。
搭脈是判斷,他這病已患了多久。就中藥來說,有些醫生一開頭就給他治錯了,這其中微妙之處,也難以解釋。
不是說彆人看的不對,而是有些醫生不懂個人差異,隻知道按經方開藥,其實,這裡麵每種藥的比例組合是門大學問。
校長,這個太專業了,我就不解釋了。跟您當校長一樣,因人而異,大家就都服您的管理。”
劉校長說:“最後這句我聽懂了。”
大家哈哈大笑。
我說:“那我們就去一樓看千樹先生正骨。”
熊十辨站起來說道:“校長,我就不陪您了。”
劉校長說:“你忙,你忙,還有一大堆人在等你。”
我邊走邊解釋:“因為找千樹先生看病的,多半腿腳不方便,走路吃力,或者根本就不能行走,所以病室設在一樓。”
劉校長點點頭。
我們走進千樹先生的診室,他正在給人拍打經絡。
人家在工作,我也沒向他介紹來人身份,朝他說:“你先忙。”
我們一行人站在旁邊看他治病。
佩青走到我身邊問道:“我去治,讓師父接待你們,行嗎?”
我說:“你治不治得好啊。”
他笑道:“待後,你看效果嘛。”
我點點頭。
佩青上去跟千樹耳語幾句。千樹才走過來拱拱手,說:“請坐。我去洗個手。”
我請劉校長進裡間的休息室。
大家坐下,一個護士端進幾杯茶。
千樹洗手進來,我給千樹介紹了劉校長。
千樹抱拳:“歡迎校長。”
大家坐下,我簡單介紹了千樹的情況。
劉校長笑道:“你是兼修並蓄,廣攬人才。”
我說:“彆的行業,我不知道要怎麼做,但是衛生行業就是八個字——得人才者必利人民。”
其實,我哪裡不知道【得人才者得天下】這句話?
在領導麵前,說話不要太聰明。讓領導去發揮,去提升,去概括,才是正確的做法。
果然,劉校長大手一揮:“不止是衛生行業,任何一個行業都如此。”
這時,佩青進來說,病人可以走路。
我們走出去看,隻見病人正一步步地移動。
千樹說:“進來時還不會走。”
劉校長問:“進來多少天了。”
千樹說:“一個小時之前。”
劉校長幾乎不相信,反複問:“你的意思是一個小時之前,他不能走路?”
這時,我的手機響了……
喜歡官場智鬥請大家收藏:()官場智鬥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