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有誌是個書生,見排在他後麵的人都表了態,便說:“我也同意。”
我喝了一口茶,說道:
“既然你們都同意,我就去向孟部長彙報。這是第一件事。下麵討論第二件事,就是財務室與招商科兩位負責人的問題。
招商科呢,我準備到招商局去挖一個人過來。大家的意見如何?”
馬連成說:“要是能挖一個人最好。人家專門招商的,挖過來就可以用。”
其他兩人也表態同意。
我接著說:“財務室就不去挖人了,財務科長的崗位很重要。就是內部競聘。財務科的五六個同誌,加上本單位懂財務工作的都可以參與。
據我了解,我們單位有好幾位,原來就是搞財務的,隻是調進來改做其他工作,這些人都可以報名。
為什麼要競聘呢?就是不照顧任何關係。誰經得起考試和考核,誰就來當這個財務室主任,不管他以前是一般乾部還是科級乾部。我們一定要打破常規,讓有才能的人脫穎而出。”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這次,最先表態的竟然是劉平均。他說:“我同意。這樣最公平。”
我知道,他在努力表現自己,積極向我靠攏。
馬連成說:“我也同意,處級乾部要市委定,但科級乾部由我們定。我們是開發區,要有些與眾不同的舉措。我建議,以後這些科級乾部,乾脆搞一年一度競聘,能者上,庸者下。”
我說:“馬主任這個提議好。不激活這塘水,就是一塘死水。”
向有誌說:“我也同意。”
我說:“我們都取得了共識,我向部長彙報之後,如果他同意,我們就馬上實施,如果他有不同意見,我們再開會商討。”
兩天後,我再召集各位主任,開了一個短會,宣布孟部長同意我們的方案。然後說:
“那麼,三件事同時鋪開。
第一、向市委彙報工會主席預備人選。並向市總工會報告,準備換屆選舉。
第二、調入了宋英到招商科任副科長,排第一。
第三、財務室主任實行招聘製。
特彆是實行招聘製,我們還專門向市委市政府作了一個書麵彙報。率先提出:
“能者上,庸者下,以工作實效加上群眾打分相結合的形式,兩年一考評,徹底打破中層乾部職務終身化的規矩,塑造開發區新形象。”
這個報告送上去,譚書記很高興,他說:“常委會專門討論吧。”
過了半個月,有些事如意,有些事不如意。
第一,市委同意朱加華作為工會主席人選,並在11月下旬召開的工會換屆選舉中,成功當選為工會主席。
第二,彭珊競聘為財務室主任。
第三,宋英調入,任招商科第一副科長。
隻有全員競聘科長這一條,在常委會上沒有通過。因為開發區畢竟不是企業。很多常委提出,人家好不容易當上科長副科長。兩年一換,人心不穩。
而且其他單位沒搞,開發區單獨搞,開發區的人覺得不平衡。甚至有的常委說——在開發區當個科長,總是當得不安心。影響大家的積極性。
馬連成找到我,感歎說:“做點事難啊。我也是向白石水泥廠學的。他們是搞一年一度的考核。不行就下。”
我笑道:“人家是瓷碗,一切以葉總說了算。我們是鐵碗,我倆的力氣太小了啊,鐵碗是摔都摔不了。換個方式,三年內都沒評過一次先進的,堅決不提拔。”
他說:“三年後呢?”
“三年後也一樣。”
他笑道:“三年後,你還在這裡當主任?”
我問:“不當主任,你安排我搞什麼工作?”
他笑道:“你應該會擔任更重要的職務嘛。”
我說:“我們老家有個笑話。一個才參加工作不久的乾部,24歲那年,正好要個無黨派人士當副鄉長。他剛好符合條件,於是就當上了副鄉長。
他扳著手指一數,參加工作三年當副鄉長,三年一遷升,他算來算去,不到五十歲就能當上副國級。”
馬連成說:“沒有傻的人吧?”
我說:“怎麼沒有呢,你就是一個,算出我三年後就可以提一級。”
他哈哈大笑。
我說:“兄弟,我們埋頭乾事,當官的事兒,誰也算不準。”
喜歡官場智鬥請大家收藏:()官場智鬥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