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這個大地主有勢力,有家丁護宅。
三就是解放後,這個地方窮,鄉政府,以及後來的公社沒地方辦公。這是個天然的好地方。
魏楓問:“就算是公社也好,鄉政府也好,他們住進來了,也會有所改造吧,敲掉這麵牆,堵上那扇門,現在這個樣子,好樣一點都沒動過。”
我說:“這也有三個原因。
一是當時的建築設計很先進,布局合理,不需敲牆。你看,它四通八達,又不迷路。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二是得益於這個地方一直窮。住得舒服,布置合理,改造乾什麼呢?事實上,也沒有多少餘錢,把一個好端端的宅子來改造。
三是這個地主是個大善人,相傳凡是天災,他就少收或者不修佃戶的糧食,還開倉濟貧。這個地主姓唐,周圍這一帶很多人姓唐。”
魏楓明白了,說道:
“第三點很重要,周圍的人都是唐姓,這宅子是他們祖先的老宅,大家都維護這宅子。”
我點點頭:“對。我當時也奇怪,問過鄉裡鄔書記,他說,現在把這個院牆敲掉,當地老百姓都不同意。
他們說,現在雖然是你們鄉政府的,但這宅子原來的主人姓唐,你們要敲,也要和我們打個招呼。”
一邊的邵琪美說:“應該是這樣。這鄉裡人跟我們廣東人一個樣,講究傳統。”
看完房子看後院。
何姑娘講解得好,大家聽得津津有味。
這時,基本看完了,忽聽得隆書記在叫誰。
我快步上去,原來他是在叫旅遊局長伍慧。
伍慧小跑過來,隆書記問:“你以前來過嗎?”
伍慧搖搖頭。
隆書記問:“這麼好的地方,你怎麼沒來過呢?”
伍慧倒是不怕隆書記,笑吟吟地說:“縣裡也有旅遊局。這隻能怪趙書記沒讓縣旅遊局報告我們啊。”
趙欣馬上把責任攬過去,笑著解釋:
“這不能怪伍局長,我們有責任,沒有及時報送。還是郝書記來了之後一指點,我們才重視。”
當著客人的麵,隆書記玩笑道:
“旅遊局長,縣委書記都要撤職。還要郝書記來指點。”
孟市長笑道:“其他人都不能撤職,但郝書記應該撤職,他一個人欣賞了這麼久,才邀書記來看。”
眾人大笑。
這時,何映紅才說:
“各位領導,這個唐家大院已經看完,下麵請領導們跟我前往索水碼頭,乘船去看索洞和何家村。”
隊伍在她的帶領下,出唐家大院,往河邊走。
想不到趙欣昨天學了經驗,當大家往河邊走的時候,鄉乾部,村民,在這一處,那一處點燃鞭炮,花炮,地上炸響,空中開花。沿途幾百人,站在高坡上,站在屋簷下,站在道路邊。
鞭炮此起彼伏,花炮升上落下。
走到河邊,早有兩條大船,讓領導和陪同人員先上。
兩條機動船出發,旁邊老百姓的十多條小船也一齊離岸,艘工把竹篙一點,小船上一齊喊號子:
“小船呀,咚咚,快如梭呢。
大鼓呀,咚咚,用力擂呀。
索洞呀,咚咚,要翻身呢。
眾人呀,咚咚,齊心呀劃哎。”
大家都跑到船頭船尾去看。
隆書記和我陪著孟市長站在船頭。
隆書記問我:“這是你策劃的?”
我迎著風,大聲說:“不是我策劃的,是民眾自發的。”
孟市長說:“我唯一的好助手,被你搶來了。他是個乾什麼都有主意的人。”
我說:“真的不是我策劃的。這是老百姓自發的,他們盼望著隆書記下決心發展旅遊,盼望著孟市長把四水的客人帶過來。”
那邊就是索洞和何家村了,岸上老百姓放起了鞭炮,花炮,擂起了大鼓。迎接著這兩條大船,十多條小艇。
我發現,隆書記的眼角都濕潤了,他說:
“曉東,如果發展旅遊,這就是一個現成的節目。那邊鞭炮相送,這邊鼓角相迎。我們孟市長會來第二次的。下次來了,你就派個姑娘,上岸就給孟市長獻花。”
孟市長哈哈大笑,對我說:“你們隆書記也是個策劃大師。”
我想,這個趙欣可以重任,看似張飛,實則有孔明之才。
喜歡官場智鬥請大家收藏:()官場智鬥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