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鬥的硝煙如同黑色的帷幕,以驚人的速度在天際間迅速彌漫開來。
三發炮彈裹挾著令人膽寒的毀滅力量,拖著尖銳刺耳的呼嘯聲,惡狠狠地朝著南方炮台疾馳而去。
那尖銳的呼嘯聲仿佛是死神的低語,令人不寒而栗。
南方炮台猶如一位威嚴的巨人,高高矗立在險峻的地勢之上,憑借著得天獨厚的地利優勢,宛如一道堅不可摧的鋼鐵屏障。
第一輪來自扶桑的120毫米炮彈,帶著熾熱的火焰和毀滅的氣息,徑直墜落在炮台後方。
刹那間,劇烈的爆炸轟然響起,強大的氣浪如同洶湧的怒潮,以爆炸點為中心向四周瘋狂擴散。
整個大地都為之劇烈震顫,仿佛遭受了一場強烈的地震,地麵上的沙石被高高掀起,在空中形成了一片短暫的“沙塵暴”。
然而,南方炮台卻依舊巋然不動,宛如一座不可撼動的山嶽,在硝煙與塵土中傲然挺立,好似在向敵人發出無聲的示威,彰顯著自己堅不可摧的力量。
緊接著,南方炮台自然不甘示弱。炮台之上,動員兵們訓練有素,在極短的時間內,幾乎是在瞬間就完成了所有複雜而精細的準備工作。
隨著指揮官一聲令下,炮台展開了強有力的反擊。
炮台上,威嚴的十門120毫米巨炮分三波發出震耳欲聾的怒吼,那聲音仿佛是遠古巨獸的咆哮,響徹雲霄。
每一發炮彈都如同一頭出膛的猛獸,帶著破風之勢,以極快的速度撲向目標。
“轟隆,轟隆,轟隆”,
炮彈出膛的那一刻,濃烈刺鼻的硝煙如同洶湧的潮水,瞬間彌漫開來,遮天蔽日。
那硝煙不僅散發著刺鼻的硫磺味,還帶著灼熱的溫度,將整座炮台嚴嚴實實地籠罩其中,仿佛給它披上了一層神秘而又威嚴的戰衣。十顆炮彈在空中劃過一道道致命的弧線,這些弧線在硝煙彌漫的天空中顯得格外醒目,直衝著剛剛開火挑釁的魚雷艦炮而去。
然而,命運似乎格外眷顧這艘魚雷炮艦。
十枚炮彈紛紛偏離了目標,三枚墜入戰艦左側那茫茫無邊的大海之中,瞬間濺起高高的水花,水花如同綻放的白色花朵,在海麵上短暫地盛開後又迅速消失;三枚落在戰艦後方的海麵,眨眼間便沉入深邃的海底,消失不見蹤跡;
還有三枚在戰艦前方的海域落下,沒有給魚雷炮艦造成哪怕一絲一毫的損傷。
這一連串的“失誤”,讓動員兵部隊的士兵們心中滿是不甘,但他們並未氣餒,迅速投入到緊張而又有序的彈藥裝填工作中。
待士兵們將大號彈藥精準裝填完畢,敵人的魚雷艦炮卻再度囂張地發出怒吼。
“轟隆”一聲巨響,三門120毫米艦炮同時噴吐著火舌,三顆炮彈帶著敵人的惡意與仇恨,如同三顆流星,朝著南岸炮台迅猛砸去。
聽到炮聲的動員兵們反應迅速,他們憑借著平時訓練積累的經驗,立刻四處尋找掩體,躲避這隨時可能降臨的致命危險。他們有的躲進堅固的戰壕,有的藏在厚實的石塊後方,眼神中滿是警惕與緊張。
這一次,經過精心調整的三門120毫米艦炮終於有了收獲。其中一顆爆炸彈精準地擊中了山頂最高處的炮台附近。
“轟隆”,緊接著“嘩啦啦”一陣聲響傳來,巨大的衝擊力使得大量的石塊如雨點般從山頂散落下來。這些石塊大小不一,有的如磨盤般巨大,有的則如拳頭般小巧,眨眼間便將整個炮台填得滿滿當當。
雖說炮台主體並未被直接命中,但這些散落的石塊卻給炮台的發射造成了極大的阻礙,士兵們想要繼續正常發射炮彈,變得困難重重。
“擊中了!”
扶桑魚雷艦上的觀察兵興奮得聲音都變了調,扯著嗓子大喊起來,那聲音中充滿了激動與喜悅。
“命令兩艘魚雷炮艇全速向前開進,同時命令十艘魚雷艇不顧一切全力向前開進!”
魚雷炮艦上的扶桑指揮官目光陰冷,眼神中閃爍著貪婪與野心,再次果斷下達命令。
命令迅速傳達下去,前麵的十艘炮艇如同接到衝鋒號角的戰士,立刻開足馬力,發動機發出震耳欲聾的轟鳴聲,風馳電掣般朝著大同江口飛馳而去,它們在海麵上留下了一道道長長的白色浪花,仿佛是它們前進的足跡。
大同江口南岸炮兵陣地的十門主炮,其中一門倒黴地被石塊死死壓住,經過士兵們的努力嘗試,依舊無法挪動分毫,徹底喪失了發射能力。
不過,其餘九門炮依舊完好無損,它們如同忠誠的衛士,繼續朝著魚雷炮艦發起猛烈攻擊。
“轟隆轟隆轟隆”,也許是動員兵們精湛的射擊技術發揮了作用,又或許是這艘魚雷炮艦實在運氣太差,剛剛炮台被擊中一炮,這次九發120毫米巨炮再次發威,竟然有兩發成功命中。
一發重重地砸在了魚雷炮艦前麵的三管120毫米主炮上,巨大的衝擊力使得主炮周圍的金屬瞬間扭曲變形;另一發則直接打在了魚雷炮艦的側舷上,在艦體上咬出了一個大口子,鋼鐵的碎片四處飛濺。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轟隆”,一聲震天巨響,猛烈的爆炸瞬間從主炮處爆發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