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時間,1899年11月21日。
天還未亮透時,東方地平線便先染了一層淡淡的緋紅,像有人用朱砂在墨色天幕上輕輕暈開。
不多時,一輪火紅的朝陽掙脫晨霧的裹挾,緩緩躍出地表,金色的光線如同千萬支溫柔的箭,穿透微涼的空氣,將暖意一點點灑向京都城的每一個角落。
此時的京都已入深秋,清晨的風帶著草木凋零的涼意,刮過青石板路時卷起幾片枯黃的楓葉,可這寒意卻絲毫沒衝淡城裡的熱鬨——街道上滿是著裝整齊的華夏軍動員兵,他們身著灰藍色的製式軍裝,腰間束著深棕色皮帶,皮帶上掛著步槍、彈藥袋與水壺,裝備齊全得不見半分疏漏。
有的隊伍列著整齊的縱隊由北向南行進,腳步聲“踏踏踏”地踩在路麵上,節奏分明如鼓點;
有的則成小隊由南向北穿梭,士兵們臉上帶著剛勁的神色,眼神明亮而堅定,偶爾與擦肩而過的同袍交換一個簡短的眼神,無需多言便心照不宣。
城裡的重要路口早已被警察守住,他們穿著藏青色的製服,身姿挺拔地站在路障旁,一邊維持著秩序,一邊警惕地觀察著周圍的動靜。
在警察身後,擠著不少膽子大的老百姓——有穿著打補丁棉襖的中年漢子,有裹著頭巾的婦人,還有踮著腳尖、睜著圓溜溜眼睛的孩童。
他們大多是住在附近的居民,聽聞街上動靜大,便揣著好奇湊了過來,目光緊緊黏在行進的華夏軍士兵身上,嘴裡還小聲地議論著,聲音裡滿是新奇與探究。
“哎,老劉!你快看,快看啊!這就是華夏軍!這就是咱們的華夏軍呐!”
人群裡,一個穿著短褂、皮膚黝黑的中年男子忽然壓低聲音感歎起來,他的手不自覺地拽了拽身旁人的袖子,語氣裡滿是激動,眼睛瞪得圓圓的,死死盯著那些步伐整齊的士兵,仿佛生怕錯過了什麼。
被稱作“老劉”的漢子轉過頭,他約莫四十歲上下,臉上帶著常年在外奔波留下的風霜,身上穿著一件還算體麵的綢緞馬褂——一看便知是走南闖北做買賣的商戶。
聽了身旁人的話,老劉先是輕輕“嗤”了一聲,隨即帶著幾分見多識廣的從容回應:
“少見多怪了不是?這華夏軍我早就見過,前兩年在沈陽城的時候,人家就威風得很!那會兒我去東北進藥材,正好趕上他們在城外操練,那陣仗,比咱們京都府以前的兵勇強上十倍都不止!”
“啊?是嗎?”
先前說話的中年男子愣了愣,隨即又湊得更近了些,語氣裡的好奇更甚,
“可今天這陣仗也太大了吧?這麼多士兵來回走,他們到底是要去乾什麼啊?”
老百姓們本就愛打聽些新鮮事,這會兒見華夏軍調動規模如此之大,周圍的人也紛紛停下議論,把目光投向老劉,顯然都想從他嘴裡得到答案。
老劉清了清嗓子,左右看了看,才壓低聲音說道
:“這還不明顯?軍隊大規模移動,十有八九是要打仗了!你們想啊,華夏軍剛收複了京都,總不能就這麼停下來吧?接下來肯定是要繼續南下,把那些被洋人、被亂兵占了的地盤都收回來!”
他說這話時,語氣篤定,眼神裡還帶著幾分自豪——畢竟,這是屬於他們自己的軍隊,能收複失地,總歸是件讓人提氣的事。
“要是全國都能被收複,那可就太好了!”
旁邊一個穿著粗布衣裳的老農忍不住接話,他臉上滿是感慨,
“你們看看這幾天華夏軍在城裡做的事——幫著清掃街道上的垃圾,把那些堆了好久的爛木頭、破瓦片都運走;看到那些吃不起飯的老百姓,還主動發放糧食,一袋袋的小米、玉米麵,都是實打實能填肚子的東西!我活了這大半輩子,還是頭一回見這樣的軍隊!”
“這算什麼?”
老劉擺了擺手,語氣裡帶著幾分神秘,又帶著幾分興奮,
“我跟你們說,以後華夏軍肯定還會給老百姓分地!我前陣子從北邊回來的時候,聽人說在盛京省、黑龍江省,還有韓朝北部、羅刹國遠東那些被華夏軍占領的地方,早就開始分地了!以前那些地都被地主、被洋人占著,老百姓租一畝地要交一半多的租子,辛苦一年下來連肚子都填不飽。現在不一樣了,華夏軍把地分給老百姓,每家每戶都有自己的地,種出來的糧食都是自己的,你說這老百姓能不踏實嗎?這才叫有了盼頭啊!”
老百姓們你一言我一語,說得熱鬨非凡,每個人臉上都帶著對未來的憧憬。
可沒人注意到,在人群的角落裡,一個留著八字胡、眼睛小小的男人正皺著眉頭,仔細聽著他們的對話,眼神裡滿是警惕與不安。等老劉說完分地的事,這小眼男人悄悄往後退了幾步,趁著人群不注意,轉身就鑽進了旁邊的小巷裡,很快便消失得無影無蹤。
與此同時,在京都城的幾個隱秘角落裡——一處是看似普通的雜貨鋪後院,一處是不起眼的客棧閣樓,還有一處是廢棄寺廟的廂房——幾台偽裝成木箱、書架的發報機正“滴滴答答”地工作著,無形的電波穿透空氣,向著遠方飛速擴散。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這些電波裡,藏著剛剛從小眼男人那裡聽來的消息,也藏著華夏軍調動的動向,它們的目的地,正是扶桑國、羅刹國在京都的情報站點。
千裡之外,韓朝半島的首爾城。
此時的首爾城籠罩在一片緊張的氛圍中,城裡駐紮著扶桑國的軍隊,軍營裡隨處可見穿著土黃色軍裝的扶桑士兵,崗哨比往常多了一倍,士兵們手裡的步槍都上了刺刀,眼神警惕地盯著來往的行人。
在扶桑軍駐首爾的指揮部裡,指揮官九本一郎正焦躁地在房間裡踱步。他約莫五十歲上下,身材不高,卻挺著個將軍肚,臉上的皺紋很深,眼神裡總是帶著幾分陰鷙。就在剛才,他收到了從京都傳來的最新情報——華夏軍此次調動,主力方向是南下,而非北上。
“還好,還好!終於沒有軍隊向北調動!”
九本一郎猛地停下腳步,長長地鬆了一口氣,臉上的焦躁瞬間消散了不少,甚至還露出了幾分慶幸的笑容。他轉身對身旁的參謀說道:
“真是太好了!我之前還一直擔心,趙國強會因為上次的事,率領大軍殺向咱們韓朝帝國的駐軍。你想想,那可是近50萬華夏軍啊!就憑咱們現在在扶桑國本土能調配的軍隊,根本不可能一次性派這麼多人過來。
要是華夏軍真的北上,咱們的防線肯定守不住,到時候彆說守住韓朝半島了,就連咱們進攻韓朝帝國的計劃,也得徹底泡湯!”
參謀連忙點頭附和:
“將軍大人說得是!這次華夏軍選擇南下,對咱們來說確實是個好消息,至少咱們暫時不用麵對北邊的壓力了。”
他頓了頓,像是忽然想起了什麼,連忙從口袋裡掏出一張紙條,雙手遞給九本一郎,
“對了,將軍大人,還有一條最新消息要向您報告——據帝國軍部傳來的消息,咱們帝國已經研製出了一種新型火炮,他們把這種火炮叫做‘直射炮’,專門用來對付敵軍的戰車。”
九本一郎眼睛一亮,連忙接過紙條,急切地問道:“哦?直射炮?這火炮怎麼樣?威力大不大?”
“將軍大人您放心,這直射炮的性能非常好!”
參謀連忙解釋道,“它的體積不大,重量也輕,便於士兵攜帶,無論是山地還是平原,都能靈活使用。最重要的是,它的威力非常強——在近距離1000米到800米的距離內,能夠輕鬆擊毀敵方的戰車!軍部已經做過多次實驗了,命中率能達到80以上,比咱們之前用的火炮強太多了!”
“好好好!真是太好了!”
九本一郎連拍了三下桌子,臉上滿是興奮,
“有了這種直射火炮,我看那華夏軍還能囂張到什麼時候!之前他們靠著那些戰車,在戰場上占了不少便宜,咱們的士兵拿那些鐵疙瘩沒辦法,損失了不少人。現在有了直射炮,咱們就能對付那些戰車了!快,馬上給帝國軍部發報,就說我軍現在急需配備這種直射炮,數量嘛……就說需要1000門!”
參謀愣了一下,有些猶豫地說道:“將軍大人,1000門是不是太多了?帝國軍部恐怕……”
九本一郎擺了擺手,打斷了參謀的話,語氣帶著幾分深意:
“我當然知道1000門肯定得不到實現。但咱們必須這麼說,隻有把需求提得高一些,才能給帝國軍部施加壓力,讓他們多給咱們調配一些火炮。你想想,咱們在韓朝半島駐軍,承擔著多大的壓力?要是火炮不夠,真遇到華夏軍進攻,咱們怎麼抵擋?所以,必須讓軍部知道咱們的需求有多迫切!”
“是!屬下明白了!”參謀連忙點頭,“我馬上去發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