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伯利亞的寒風卷著雪粒子,狠狠砸在克麥羅沃的木製營門上,發出“嗚嗚”的嘶吼。
可這凜冽的風雪,卻絲毫吹不散這座軍營裡的熱烈氣息——作為羅刹新軍此刻最核心的後方聚集地,數十萬穿著粗布軍裝的士兵在此盤踞,他們的眼神裡既有對未來的迷茫,更藏著對改變命運的渴望。
軍營外圍的鐵絲網在風雪中泛著冷光,內裡卻人聲鼎沸,篝火堆旁的士兵們搓著手、跺著腳,談論著近日最熱門的話題:華夏軍承諾的援助物資,究竟何時能到。
就在這時,遠處泥濘的道路儘頭,出現了一道蜿蜒的黑色長龍。
那是由數百輛馬車組成的車隊,每一輛馬車都由兩匹健壯的挽馬牽引,馬蹄深陷在積雪融化後形成的泥沼裡,每前進一步都要濺起半尺高的泥漿。
車夫們裹著厚重的羊皮襖,臉上凍得通紅,卻依舊揮舞著馬鞭,大聲吆喝著催促馬匹前行。
車隊行進的速度很慢,卻帶著一種不容阻擋的氣勢,朝著克麥羅沃軍營的方向穩步駛來。
“主席大人!華夏軍資助的物資到了!”
一陣急促的腳步聲從辦公室外傳來,羅刹人民黨主席阿斯夫的秘書——一個名叫伊萬的年輕小夥子,幾乎是連跑帶跳地衝進了房間。
他的羊皮靴上沾滿了泥點,帽子也歪在了一邊,臉上卻洋溢著難以抑製的興奮,說話時聲音都帶著顫抖,
“您快出去看看!那車隊長得望不到頭,全是咱們急需的東西!”
阿斯夫正坐在一張簡陋的木桌後,手裡拿著一份士兵名冊翻看。
聽到這話,他猛地抬起頭,眼中瞬間閃過一道精光。
他今年不過三十歲,卻有著遠超同齡人的野心——和許多懷揣著權力夢想的年輕人一樣,阿斯夫心底一直藏著一個“帝王夢”,他渴望推翻舊的羅刹帝國統治,在這片土地上建立起屬於自己的政權。
而華夏軍的這批援助物資,在他看來,就是通往王座的一把金鑰匙。
“太好了!”
阿斯夫“騰”地從椅子上站起來,快步走到窗邊。
透過結著薄冰的玻璃,他果然看到了那支綿延數裡的車隊,心中的激動難以言表,
“有了這批軍事物資,咱們人民軍的實力就能翻倍!到時候,彆說守住克麥羅沃,就算是向羅刹帝國的核心區域進軍,也不是不可能!”
他一邊說,一邊整理了一下身上的中山裝——這件衣服是華夏軍使者送的,他一直很珍惜,總覺得穿上它,就能沾染上幾分強者的氣息。
隨著車隊逐漸靠近,克麥羅沃小鎮上的百姓也紛紛湧上街頭。
這些人大多是流離失所的農奴和破產的小商販,他們的日子過得苦不堪言:
舊貴族和農場主們不僅榨乾了他們的勞動成果,還動輒打罵,摧殘他們的身體和心靈。
而克麥羅沃因為聚集了大量新軍,成了羅刹帝國境內難得的“安全區”——人民軍會定期給百姓們發放一些簡單的黑麵包和土豆,雖然數量不多,卻足以讓他們在寒冬裡活下去。
“快看!好多馬車!”
一個穿著破洞棉衣的小男孩拉著母親的手,指著車隊大聲喊道。他的母親是個麵色蠟黃的婦人,看到車隊時,眼眶瞬間紅了——她聽說過,華夏軍的援助裡不僅有武器,還有糧食,或許這一次,她的孩子能吃上一頓飽飯。
周圍的百姓們也都圍了上來,大家踮著腳、伸著脖子,看著馬車一點點靠近,臉上滿是歡喜和期待,有人甚至忍不住鼓起了掌,嘴裡念叨著:
“這下有救了,咱們有救了!”
不過片刻,人群就把車隊圍得水泄不通。車夫們停下馬車,有些不知所措地看著湧上來的百姓。就在這時,一隊穿著灰色軍裝的人民軍士兵快步趕來——他們是接到命令前來維持秩序的。士兵們手持步槍,排成整齊的隊列,一步步將百姓和車隊分隔開來,動作沉穩卻不失溫和,沒有絲毫粗暴之舉。
“大家請讓一讓,物資需要先運進營地清點,後續會給大家發放糧食,請耐心等待。”一個軍官模樣的人拿著鐵皮喇叭,大聲向百姓們解釋道。
百姓們雖然不舍,卻還是很配合地往後退了退,給馬車讓出了一條通道。在人民軍官員的引導下,第一輛馬車緩緩駛入了軍營。當馬車停穩後,幾個士兵快步上前,小心翼翼地掀開了馬車上覆蓋的厚帆布——帆布下麵,是碼放得整整齊齊的木箱,每個木箱上都印著紅色的漢字,雖然沒人認識,但所有人都知道,這裡麵裝的是他們最需要的武器。
一個士兵拿起撬棍,輕輕撬開了最上麵的一個木箱。隨著木箱被打開,一杆杆鋥亮的步槍露了出來——這些步槍雖然是八成新,但槍管依舊光滑,槍托上的木質紋理清晰可見,顯然保養得極好。
“是步槍!真的是步槍!”
第一個看到步槍的士兵忍不住大喊起來,聲音裡滿是激動。周圍的士兵們也都圍了過來,一個個睜大眼睛盯著木箱裡的步槍,眼神裡閃爍著渴望的光芒——他們中的很多人入伍至今,手裡隻有一把生鏽的馬刀,從未摸過真正的步槍。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傳副主席的命令,所有運來的槍支,優先發放給第五軍至第十軍!”
就在士兵們興奮不已的時候,一個傳令兵騎著馬趕來,大聲宣讀著命令。
第五軍到第十軍是人民軍剛剛組建不久的部隊,士兵大多是從農奴和流民中招募的,戰鬥力相對較弱,而且幾乎沒有像樣的武器。這次華夏軍援助的步槍,正好能解決他們的燃眉之急。
“太好了!我們終於有槍了!”
一個來自第五軍的年輕士兵聽到命令後,激動得跳了起來。
他叫彼得,原本是一個農奴,因為不堪農場主的虐待,逃到了克麥羅沃參軍。他一直夢想著能有一把自己的步槍,這樣就能保護自己,也能保護和他一樣受苦的人。此刻,他看著那些步槍,感覺自己的雙手都在微微顫抖。
接下來的一整天,軍營裡都沉浸在忙碌和喜悅之中。
士兵們分成小隊,輪流搬運木箱、清點步槍、登記造冊。
雖然每個人都累得滿頭大汗,手臂酸痛,甚至連吃飯都顧不上,但臉上的笑容卻從未消失過。
到了傍晚時分,第一天運來的馬車全部卸完,整整50萬杆步槍被整齊地堆放在了軍營的倉庫裡——這些步槍,幾乎能將此時人民軍的所有士兵都武裝起來。
第二天清晨,天還沒亮,新的車隊就又出現在了道路儘頭。
不過這一次,馬車行進的速度明顯慢了許多——因為馬車上裝的不是輕便的步槍,而是沉甸甸的子彈。
每個木箱裡都裝滿了黃銅色的子彈,陽光照在子彈上,泛著冷冽的金屬光澤。車夫們顯然也感覺到了馬車的重量,每走一段路,就要停下來給馬匹喂些草料、喝些水,讓它們休息片刻。
從早上到晚上,運送子彈的馬車從未停歇。
士兵們依舊忙碌著,將一箱箱子彈從馬車上搬下來,運進專門的彈藥倉庫。負責看管彈藥倉庫的老兵伊萬諾夫,一邊清點子彈數量,一邊忍不住感慨:
“華夏軍真是大手筆啊,這麼多子彈,足夠咱們打上好幾場大仗了!”
他參軍多年,經曆過不少戰鬥,深知彈藥對於一支軍隊的重要性——沒有彈藥,再好的步槍也隻是燒火棍。
第三天,車隊再次如期而至。這一次,馬車的速度明顯快了不少,馬蹄踏在泥地上,發出“噠噠”的清脆聲響。
原來,馬車上裝的不再是沉重的武器和彈藥,而是輕便的被服。這些被服都是華夏軍專門為人民軍設計的:
上衣是灰色的夾克式軍裝,褲子是寬鬆的工裝褲,還有一頂帶著護耳的棉帽和一雙厚實的棉鞋。被服的布料雖然不算高檔,但足夠厚實,而且做工精細,針腳整齊。
當第一批被服發放到士兵手中時,大家都迫不及待地穿了起來。彼得拿著屬於自己的被服,先把棉鞋套在腳上——鞋子的大小正合適,裡麵的棉花柔軟又暖和,踩在地上,再也感覺不到刺骨的寒冷。他又穿上棉衣和棉褲,戴上棉帽,對著軍營裡的積水窪看了看自己的倒影——鏡中的自己,穿著整齊的軍裝,精神抖擻,再也不是以前那個衣衫襤褸、滿臉愁苦的農奴了。
“哇,你穿這身衣服真精神!”
旁邊的士兵看到彼得的新模樣,忍不住誇讚道。彼得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心裡卻充滿了自豪——他知道,穿上這身衣服,他不僅是一個士兵,更代表著一種新的希望。
接下來的十天裡,運送物資的馬車從未停止過往返。它們從華夏軍占領的拉斯諾亞爾斯克出發,穿過泥濘的道路,將一批又一批的物資運到克麥羅沃——除了武器、彈藥和被服,還有大量的糧食、藥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