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冬省被全麵接管之後,第9軍開始整軍備戰,準備進入江蘇地界。
對於江蘇巡撫張之洞來說,這既是挑戰也是機遇。
他深知華夏軍的威名,也明白自己的處境——如果頑抗,不僅可能丟官,甚至會危及身家性命。因此,他決定采取一種更為謹慎的策略:表麵歡迎,暗中爭取利益。
張之洞站在巡撫衙門的大堂前,望著遠處緩緩而來的華夏軍談判隊伍。
他的臉上掛著微笑,但眼神中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算計。多年的官場經驗告訴他,在這種局勢下,保全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不知道大人有什麼要求?"
華夏軍派來的談判代表見到張之洞第一時間問道,語氣直接而乾脆。
張之洞微微一愣,沒想到對方如此開門見山。他沉吟片刻,決定也不拐彎抹角:
"華夏軍如此直來直去,那我也不藏著掖著了。我想繼續掌管江蘇,不過不要誤會,當然是在華夏軍的控製之下。"
談判代表麵色平靜,似乎早已預料到這樣的請求:
"這恐怕不可能。最高統帥已經下令,收服的地區必須由華夏軍統一下派官員,原有官員一律撤換,等待下一步安排。"
張之洞的笑容微微凝固。
他沒想到自己的請求會被如此乾脆地拒絕。但轉念一想,他意識到自己根本沒有討價還價的資本。
一方麵,老佛爺的旨意不可違抗;另一方麵,華夏軍的戰鬥力和紀律早已聞名遐邇。權衡利弊後,他最終點了點頭:
"好吧,那我就交出所有權利。"
3月10日,第9軍全麵進入江蘇。在張之洞的配合下,整個江蘇省迅速被占領,幾乎沒有遇到任何抵抗。百姓們站在街頭,好奇地打量著這支紀律嚴明、裝備精良的軍隊,心中既有些不安,又隱隱期待著新的開始。
與此同時,京都的局勢卻呈現出另一番景象。扶桑人的懲罰已經結束,但誠皇宮正門處依舊忙碌。
成百上千的人正在清洗地麵上的血跡,清水流淌間,殷紅的痕跡漸漸褪去,但空氣中彌漫的血腥味依舊濃烈,久久不散。
被處決者的屍體已被拖到城外,堆積在一個大坑中,準備集體焚燒。
表麵上看,京都似乎恢複了往日的平靜,但在新聞界,一場風暴正在醞釀。大量的電報、報紙和圖畫被迅速傳回各國,成為街頭巷尾熱議的話題。
高盧國
"華夏大開殺戒,扶桑人慘不忍睹!"
——報紙頭版用醒目的大字報道了扶桑人被殺頭的事件,配圖觸目驚心。
一位剛買報紙的中年男子站在街頭,手指微微顫抖。他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畫麵中的場景比他想象的任何戰場都要殘酷。
"這真是太血腥了。"他喃喃自語。
"還好咱們的士兵都被撤回了,不然那些可憐的孩子恐怕也會有這樣的下場。"一位路過的婦人瞥了一眼報紙,忍不住感歎道。
高盧國的街頭,人們議論紛紛。有人譴責華夏軍的殘忍,有人則慶幸本國軍隊及時撤離,避免了類似的命運。
日不落國
"血腥至極,殘酷政府!"
——日不落國的報紙同樣用頭版報道了這一事件,但用詞更加尖銳。文章極力渲染所謂的"慘不忍睹",卻對扶桑人從事間諜活動的事實輕描淡寫。
"這黃種人真是搞不懂,竟然如此殘忍。"一位買報的男子低聲說道。
然而,他的聲音很快就被街頭的喧鬨淹沒。十幾天前,由回國士兵信件引發的遊行騷亂仍在繼續,且有愈演愈烈之勢。相比之下,這篇精心撰寫的報道並沒有引起太多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