彆利科夫,米格戰機的榮譽設計師。
目前,他還隻是毛熊團隊一個普通的技術顧問。
但未來,他是米格21的總設計師,並參與米格23、米格25、米格29、米格31···,等一係列米格戰機的設計。
在戰機設計領域,可以說是大神般的存在。
不過此時此刻,相比周博,更加震驚的卻是彆利科夫。
在看到j1照片的一瞬間,彆利科夫就猛然一震。
j1的氣動外型太完美了!
憑經驗和直覺,他已經看出,j1的機動性一定遠超米格15。
作為技術人員,彆利科夫性格比較耿直,也不顧這是談判現場,直接問起了技術問題。
“周博達瓦裡希,你的飛機采用機腹進氣,難道機頭裝了什麼東西?”
“機頭裝了雷達。”
彆利科夫眼睛一亮,繼續追問。
“難道你已經解決了對小型目標的探測精度問題。”
“可以這麼說!”
“對戰鬥機的探測距離是多少?”
“5平方米的rcs,100公裡。”
100公裡!
彆利科夫露出難以置信的眼神。
當前,雷達還是單脈衝時代,不僅體積大,精度也非常差。
一般隻能探測軍艦等水上大型目標,對空中目標的探測,比人類肉眼強不了多少。
如果周博的雷達真如他聲稱的,探測距離達到100公裡。
那將徹底改變未來的空戰形態!
“機翼下是什麼武器?”
“空空導彈!”
“導彈?難道它有空中製導能力?”
“雷達加紅外製導。”
“機翼後掠角度為什麼設計成···”
“因為超音速飛行的湍流···”
兩人一問一答,好像兩個高手在交鋒。
彆利科夫問得很有針對性,經常一針見血,而周博的回答也是滴水不漏。
幾輪問答下來,彆利科夫內心已經被徹底震撼。
j1的技術和理念都十分先進,不僅遠超米格15,甚至比毛熊正在預研的項目都先進。
這樣的飛機居然在夏國誕生。
真是不可思議!
同時,其他人也意識到。
j1恐怕不是虛張聲勢,夏國好像真的創造了奇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