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鋼鐵產量,年產量500萬噸雖然是巨大的進步,但遠遠稱不上工業化。
要知道鷹醬的產量已經超過8000萬噸,而且鷹醬的人口還少於夏國。
大家想象一下,我們要造飛機,造坦克,造軍艦,需要多少鋼鐵?
我們要造鐵路,造火車,建橋梁,又需要多少鋼鐵?
最少幾千萬噸起步!
這還僅僅是重工業,僅僅是鋼鐵!
如果我們想讓夏國人民家家住樓房,都開小汽車,又需要多少鋼鐵,多少石油?
最少幾億噸···”
會議室內,周博語氣平靜,娓娓道來,但其他人卻臉色凝重。
周博的分析無疑給眾人潑了一盆冷水,讓眾人意識到,工業化不是那麼簡單的,夏國的路還很長。
所謂通過一兩個五年計劃,就快速實現工業化,實在是想多了。
鄭副總理輕歎一聲,“周博說得有道理,夏國基礎太薄弱,不能急於求成。
一個五年計劃就想實現工業化,我們太想當然了!”
鄭副總理的發言讓周博鬆了一口氣。
事實上,在建國初期,從上到下建設熱情都很高,這也導致一些計劃脫離現實,急於求成。
能讓大家充分認識到工業化的艱巨,自己也算沒白來。
程萬裡也露出笑容,看來讓周博參會是做對了。
周博不但在技術上堪稱天才,對工業化的理解也非常深刻。
程萬裡隨即道:“一個不五年計劃夠,你認為需要幾個,才能完成工業化。”
周博稍一沉吟:“三個!”
三個五年計劃,也就是十五年!
這個時間雖然比眾人預期要慢,但也可以接受。
事實上,所謂三個五年計劃實現工業化,可不是周博隨口胡謅,而是昨天晚上熬了半夜的成果。
後世,夏國花了三十年時間,工業產值比重超過50,基本實現了工業化,這是一個了不起的成就。
這一次,周博打算把用一半時間,實現更高質量的工業化。
鄭副總理道:“周博,三個五年計劃可以作為遠期規劃。
對於第一個五年計劃,你有什麼看法?”
“第一個五年計劃,我認為需要達成以下目標。
鋼鐵產量2000萬噸,裝機容量達到1000萬千瓦,煤炭產量一億萬噸,石油產量2000萬噸,汽車5萬輛···”
當周博爆出自己的規劃後,眾人都聽傻了。
不對呀,剛才還在說夏國基礎薄弱,你推出的計劃貌似更激進吧?
尤其是王弘,剛才說我500萬噸不行,你轉眼來個2000萬噸。
到底什麼意思?
程萬裡皺眉道:“鋼產量2000萬噸,太激進了吧?
要知道毛熊才2700萬噸,難道我們一個五年計劃,就等接近毛熊水平。
這和你剛才說的可有點不一樣!”
王弘也道:“對呀,周總工你到底什麼意思?”
周博笑了笑:“怪我沒說清楚,我的意思有兩個。
一是,我們基礎差,要實現工業化,會毛熊更加艱難。
二是,我們人口多,要實現工業化,目標就要比毛熊更高!
再以鋼鐵為例,2000萬噸的計劃一點不激進。
滬江正在計劃一座4000方高爐,到時,僅滬江鋼鐵廠年產量就達到500萬噸。
我們隻要在全國複製幾個滬江鋼鐵廠,就可以達成這個目標。
到了第二個五年計劃,我的目標是5000萬噸,超越毛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