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參與過b47研發的專家,陳儲對預警機這個概念並不陌生。
事實上,在二戰末期,鷹醬已經開始探索預警機的概念。3“複仇者”艦載機上安裝雷達,用於探測低空目標,譬如神風特攻隊飛機。
後來,又以b17改裝,研發pb1,首次實現空中雷達預警。
但受限於單脈衝雷達的性能,這個時期的預警機性能遠遠無法滿足需求。
第一款滿足實戰的預警機是洛克希德的ec121“警告星”,按照曆史,將在兩年後開始量產,並服役。
而預警機真正大放異彩,成為現代空戰的“大腦”,還有等到幾十年後,e3“望樓”的誕生。
總之,在這個時代,預警機遠遠不是戰場的主角。
車間裡,陳儲皺了皺眉。
在他看來,夏國資源緊張,應該優先搞重要機型,比如反潛機,偵察機,哪怕運輸機也行。
預警機這麼不靠譜的東西,乾嘛要浪費資源搞呢?
這個小周院士不是在忽悠我吧!
陳儲沒有藏著掖著,立刻表達了自己的觀點,“周院士,預警機的技術還不成熟,花大力氣搞是不是太激進了!”
周博笑著道:“陳工,你這個看法有點刻舟求劍。
以鷹醬技術水平而言,搞預警機的確不成熟。
但對我們,搞預警機的條件已經完全具備。”
陳儲被周博的自信震驚。
他知道夏國雷達技術超過鷹醬,但預警機絕不是把一台雷達背上天那麼簡單。
麵對周博,陳儲斟酌了一下措辭。
“周院士,要在空戰中實現有效的預警、指揮,恐怕不是那麼簡單。
除了先進的雷達,還要克服通訊,信息共享,數據分析等技術難點。
在一架飛機上完成這些,難度絕非一般。
關鍵是,即便完成了,實戰中能有多大的表現,還是未知之數呀!”
周博微微一笑,顯然,在這個時代,即便是陳儲這樣的專家,對空戰的理解還停留在單打獨鬥的層麵。
對超視距、信息化、體係化的空戰缺乏認知。
要知道,1架e3可監控30萬平方公裡空域,引導數十架戰機作戰。
配備aesa有源相控陣雷達)後,還可以探測隱身戰機的蹤跡
可以說,一架預警機就是一座“空中指揮所”,同時也是空軍的力量倍增器。
在後世,預警機的重要性甚至比隱身戰機還高!
沒有預警機,其他戰機就成了‘近視眼’,甚至‘盲人’。
隨即,周博笑道:“陳工,你對預警機的認識有些片麵。
這樣吧,我用一個戰例來說明預警機的重要性!”
“用一個戰例?”
陳儲再次一驚。
現在世界上還沒有真正入役的預警機,哪來的戰例。
周博隨即解釋,“這個戰例並非真實存在,而是我的預想和推演。
但也能由此看出預警機的作用。”
“好吧!”
說著話,兩人來到一塊小黑板前。
周博拿起粉筆,刷,刷,刷——
快速畫了一幅以山穀地形為背景的空戰形勢圖。
其中,防守一方在山穀中布置了防空陣地,其中甚至有防空導彈,同時還有數十架戰機。
而攻擊一方,則出動了預警機+戰鬥機的組合。
同時,周博還為各個戰機型號標定了速度、航程、導彈射程等參數。
完成之後,周博問道:“陳工,你覺得兩邊誰能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