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周博坐車來到秦江附近的501廠。
在夏國軍工界,501廠是舉足輕重的存在,地位僅次於滬江兵工廠。
夏國的核材料製備,反應堆製造都是501負責,工廠的技術是朱老親自負責,裡麵也是高手雲集。
而周博要找的人也在501廠。
會議室內,周博正在和廠長吳東生聊天。
吳東生部隊出身,和周博也是許久未見,表現得非常熱情。
“周院士,你可是好久沒來指導我們工作了!”
“沒辦法,我也是忙得脫不開身。”
“對了,咱們的航母是不是快了!”
“快了,到時會讓所有人都大吃一驚的!”
這時,一個30出頭,帶著眼鏡的年輕人走了進來。
“徐教授來了,給你介紹一下,這位是周博院士!”
“周院士,你好!”
餘廣先連忙伸手,人的名樹的影,夏國軍工界內就算是聾子也得聽過周博的名號。
“徐教授,你好!”
周博笑著伸出手,他要找的人就是餘廣先。
這位徐教授可不是一般人,在後世,他是夏國稀土工業的奠基人。
在新世紀,夏國掌控全球稀土命脈,卡鷹醬脖子,徐教授都做出過不可磨滅的貢獻。
餘廣先還有一點非常神奇,他是科學界的罕見全才。
一生三次響應國家戰略需求改變研究方向,每次轉型都做到國際頂級,突破國外技術封鎖,推動夏國相關領域躍居世界前列。
兩年前,他從鷹醬哥倫比亞大學博士畢業後回國,先是在京大任教,研究量子化學。
501建廠後,在朱老的推薦下,他來到501廠,從事核燃料的分離和提純。
目前501廠采用的“萃取體係分類法”和“協同萃取規律”,就是餘廣先未來的首創。
這一套方法被寫入國際教科書,獲得國際原子能機構高度評價。
到了70年代,麵對高純度稀土分離技術被西方國家壟斷,餘廣先又轉戰‘稀土化學’領域,創立“串級萃取理論”。
將稀土分離工藝從100多級簡化到3級,純度達99.9999,成本降低至國際水平的14。
其創立的數學模型被稱為“餘氏公式”,被全球稀土工業沿用。
到了90年代,餘廣先再次轉向稀土功能材料,研發高性能釹鐵硼磁體,支撐夏國電動車、風力電機、ed、激光晶體等產業崛起。
餘老的三次轉向,可以說是夏國科技發展的縮影,也踐行了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的篇章。
所以,麵對餘廣先,周博的態度也非常恭敬。
“餘教授,現在有一項技術難題需要攻克,想來想去,我覺得你是最合適的。”
餘廣先一臉詫異,事實上他和周博也隻是見過兩次麵,遠遠談不上了解。
他怎麼知道自己的合適?
我自己都知道好吧!
“什麼技術!”
“稀土分離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