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首千古佳作,震動汴州府城。
秋雨冰涼,卻難澆滅汴州名流雅士心頭的狂熱。
一連三日,汴州士子、官紳、名流雅士,一見麵就詢問對方。
“可曾見過文曲星?”
“沒見過。據說三日前,他就來到了府城。”
“不會出了什麼意外了吧?”
“哈哈,怎麼可能?十步殺一人,千裡不留行的白眉劍俠,可是他的扈從。”
除此之外,大宗師也時不時會被士人拉出來調侃上兩句。
“大宗師不是說文曲星性情輕浮嗎?按理說,他贏了這麼多的彩頭,應該乘著那豪華雙馬駕車,遊逛八大景,享受我們的歡呼和吹捧啊。”
“可能去青樓或湖上的畫舫了吧。”
“不可能。我每天都去青樓和畫舫的,從來沒見過文曲星。”
“……”
汴湖,畫舫上,
樂聲嫋嫋,酒香撲鼻。
身段妖嬈、長相甜美的歌姬,隨著悠揚的琴聲,眉目含情,儘情地展示著曼妙的身姿。
一曲罷了。
幾個儒雅公子各自摟著選好的歌姬,享受著她們的服侍。
有一人麵對歌姬的挑逗,卻是無動於衷,獨自喝著悶酒。
“平之,不就是輸了一把湘妃扇嗎?沒什麼大不了的。”
“我們也尋了兩天了,也沒見到那小子,他定是知道我們在找他,躲藏起來做了縮頭烏龜。”
“放心吧,平之,明天我們繼續尋找便是。一個小小的童生,也敢騎在我們‘四秀’臉上。”
這幾個儒雅公子不是旁人,正是“汴州四秀”。
他們四人家世相似,脾性相投,年齡相仿,又同為“汴州三絕”門下,彼此間,互相吹捧造勢。
僅幾年時間,便在汴州贏下不弱的名頭。
就算在整個中原地區,也算是頗有聲名了。
“四秀”同氣連枝,同仇敵愾,在士林中幾番“大戰”,威名更上了一籌。
更遑論,四人絕非浪得虛名,每人都有拿手的絕藝。
科考上,他們也頗為順暢。“四秀”一舉人,三秀才,可謂是少年春風得意。
如今,“四秀”的李凡在祁縣遭到了沉重一擊,連珍愛的湘妃扇都輸掉了,這焉能不令四人同仇敵愾?
他們在汴州放出豪言,誓必要為李凡挽回臉麵。
誰曾想,他們接連尋訪三日,也未曾見到那輛雙馬豪華駕車的影子。
按理說,那性情輕浮的少年得到如此奢華馬車,怎麼也要每日在汴州城遊覽個三五圈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