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中,汴州“三絕”之一。
三甲進士出身,其任職縣令時,因貪墨、瀆職,被禦史彈劾入獄。
其不惜花費大半身家,賄賂宮中三大太監之一的吳良,最終躲過一劫。
削職為民之後,其遊曆江南數載,拜名師,苦練畫技,加上其天賦卓著。
十餘年後,成為了中原一帶頗有聲名的名人雅士。
至於身上的汙點,則早已掩蓋、洗白。
經過十餘年的鑽營,其無論手段,還是才思,都堪稱一流。
“趙麟黃口小兒,安能與太祖皇帝相提並論?”
這不,他一番反問攻訐,立即讓蔡舉人變了臉色。
這就是他的機敏之處,首先要站在忠君愛國的道德至高點;而後,再給其扣個大大的帽子。
最後,再義正言辭,攜裹眾人,一起對之發難。
此等招數,他這些年玩的是遊刃有餘,屢試不爽。
果然,當司馬中站在道德製高點,給蔡舉人扣上一個大帽子後,他身邊的人一下子反應了過來。
“蔡襄之,虧你還是舉人的身份,竟不知上下尊卑,暗敢譏諷太祖皇帝出身低賤?”
“那趙麟一黃口小兒,雖薄有才名,卻怎能與經天緯地的太祖皇帝相提並論?”
“蔡襄之,你到底是何居心?”
一個個大帽子扣下來,直接震的蔡舉人臉色發白,腳下虛浮。
所謂是三人成虎,眾口鑠金,莫不如是。
他身邊的那位劉縣尊雖也氣惱這些人,可他終究膽小,不敢替蔡舉人反駁爭辯。
就在這時,蘇方正卻是輕笑道:“諸君息怒,今日乃我府城喜慶之日,切勿再爭執了。我大周太祖皇帝遺留《聖言祖訓》,正是讓我等謹記其教誨,豈能妄加揣測附會?”
那司馬中、王逢等人,見這位蘇方正為其說話,先是一愣,而後心中暗驚。
此人商賈出身,一向圓滑世故,向來誰也不得罪。
今日這是怎麼了?怎麼為那蔡襄之說起話來了?
他們二人似乎也剛認識而已。
司馬中、王逢等人越想越是不解,心中暗恨不已。
不過,蘇方正他們還是不敢得罪的。
不但是因為其乃中原首富,最主要是其手眼通天,能直達皇宮之中。
與之結仇,純屬不智。
“三絕”“四秀”這七人,在中原士林能逍遙這麼多年,可不僅僅是因為他們頗有才華,更重要的是他們知道哪些人能得罪,哪些人不能得罪。
而蘇方正就是他們明顯不能得罪之人。
所以,哪怕他突然為蔡襄之說話,他們也隻能乾笑倆聲,不敢反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