寅時的梆子剛敲過五響,王大石已提著燈籠在院中套馬,同時不忘往騾馬嘴裡塞最後一把豆料。
“大黑啊,今天咱們可就能到家了,你可要使用點力啊。”
“是啊,今天就能到家了。”。
一向以冷靜穩重著稱的展白,此時也難掩期待、激動的心情。
也不知道侄兒這一年跟著瘋道人學的怎麼樣了?
此時,廂房裡傳出薛張氏的輕笑:“芊芊把這狐裘披上,還有蔡家送來的貂絨圍脖,都帶上。”
“二嫂……這太貴重了。”
屋內的薛芊芊有點局促不安道,她自幼生活簡樸,一下子讓她穿戴這些豪奢的衣物,還真是有點穿不出去。
“有什麼不好意思的,以你的身份和地位,這算什麼?”
二嫂張妍嬉笑道:“來,穿上,咱們也都奢侈一把。”
一家子終於收拾妥當,匆匆吃了一口熱飯,便想悄悄離開。
誰知,沒走多遠,城門的方向忽然傳來陣陣馬蹄聲,混著銅鑼開道的清響——這可不是尋常鄉紳能有的排場。
蒙蒙天光裡,兩排琉璃風燈蜿蜒如龍,映得青磚城牆金紅交錯。
李縣令著補子官服立在當中,身後鄉紳們捧著朱漆禮盤,活似年節祭祖的陣仗。
“這幫老爺這麼勤快嗎?”
王大石嘴上雖在調侃,神色中卻是布滿了驕傲。
要知道麟哥兒可才隻是一個秀才,就能引得全縣豪紳這麼早出送行,這怎能不令他與有榮焉?
趙麟不敢托大,早一步下了馬快步走了過去。
“大人和諸位如此,可折煞學生了。”
“哈哈,整個中原誰不知道趙案首就算去魏王府,魏王都在中門迎接,與魏王殿下相比,我們實在不算什麼。”
李縣令疾步迎來,朗笑道。
隨後,他手一擺。
一人端著錦繡托盤,恭敬地走了過來。
“這些程儀萬望笑納,祁縣父老盼您鄉試折桂呢。”
他掀開紅綢,二十錠官銀雪亮照人,底下壓著張灑金禮單。
趙麟瞥見禮單,後退半步拱手:“昨日諸位相贈已是不安,豈敢再受”
“趙案首莫推辭!”這時,縣中劉主薄拽著個總角小童擠上前。
“這是犬子,求您賜個表字!”
那孩童捧著的灑金箋上墨跡未乾,隱約可見“仰慕高才”四字。
趙麟蹲身輕撫孩童發頂,嗅到他衣襟上的沉水香——這是蔡家書齋獨有的熏香。
看得出,自從蔡氏族學出了自己這個院試的案首,族學的學子又多了不少顯貴。
“便叫"守拙"如何?”他指尖拂過灑金箋上暈開的墨點:“《道德經》有雲:大巧若拙。”
眾人這時都鼓掌叫好:“好字!好名!”
那劉主薄欣喜不已,高呼:“快將禮品抬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