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老太太再次見到熟悉的街坊四鄰,頓時激動的熱淚盈眶。
雖然才走了大半年,卻恍如多年了一般。
“他四嬸,你怎麼也拄上拐杖了?”
她拉著一個同族的妯娌,關心地攀談道。
那老太太聽了卻抹眼淚道:“不行了,今年這老寒腿又犯了,家裡的大夫看了也不見好。”
聞琴聲而知雅意,人老成精的趙老太又哪裡不知這位妯娌的意思。
“那還不簡單,一會讓二郎給你瞧一瞧。”
“哎呀,那可太好了,他不在鎮上開醫館了,咱們這些親人看病都不知道找誰了。”
白發蒼蒼的老太太抹著眼淚。
不遠處的趙麟見此一幕,不由心生感歎。
越是到了她們這個年紀,就越怕死。
無論你是皇帝,還是平民都是一樣的。
像她這樣的老人,可不在少數。
以前,二哥趙興在鎮上開醫館的時候,這些鄉裡鄉親要麼等他回家,病急的則直接去鎮上找他。
二哥醫術精湛,醫德高尚,這些人對他再信任不過了。
當然,更多的則是能夠節省不少的醫藥費。
病又看的好,又能少花錢,哪個街坊四鄰不高興呢?
可現在二哥把醫館開在了汴州城,如此一來,可難為了這些人。
又怕彆的大夫看的不好,又嫌人家收費高。
所以,無不盼著二哥回來。
這次迎接他的為何是老人居多?恐怕原因就在此。
二哥趙興見了,便笑著向眾多圍過來的老人道。
“諸位叔伯嬸娘,我會在家多待兩日為你們義診。明天就讓大壯去鎮上運些藥材回來。”
聽到他這樣說,這些老人終於是喜上眉梢。
有的人拖著病,不舍得去看,就是為了等他回來。
“二郎,好孩子,我們這些老骨頭可要好好為你祈福了。”
“是啊,二郎,可要在家多待時日。”
“你們兄弟不但是咱村的驕傲,更是咱們的救星啊。”
一些老人好話一籮筐地往外倒。
反正好聽話又不要錢,說了人家還高興,瞧病的時候還會給你看的仔細。
老年人都湊在老太太和二哥身旁,至於年輕小夥、中年人都圍在趙麟身旁。
一是看看他這位聲震黃河兩岸的中原第一才子有沒有變化。
二就是想趁機聯絡一下感情,看能不能也能像王大石一樣,跟在他身邊效力。
曾經村裡人人嘲笑的王家,如今也好了起來。
先是青磚綠瓦的漂亮大房子蓋了起來,王小石也娶上了媳婦,並且還有了身孕。
王家嬸子也竟也能穿上絲綢,戴著上銀手鐲了。
這一切的改變,整個村裡的人都看在眼裡,誰不知道都是因為王家老大,攀上了麟哥兒才起來的?
據說,人家現在還成為了趙家在省城的管家。
手裡管著幾十號人呢。
剛開始大家都以為是吹牛的,可有一次,一輛馬車載著豐厚的物品從州城回來。
那車夫對待王家嬸子極為殷勤,口口聲聲說王管家待他如何如何好,要認她為乾娘。
為何人家巴結她一個鄉下婦人?
不就是王大石如今也混拽了嗎?
連州城來的下人就開始巴結他家了。
整個村子裡的知道這件事後,都有了小心事。
論關係,不少人可都與麟哥兒沒出五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