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9章 吏部發威_十年藏拙,真把我當傀儡昏君啊?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699章 吏部發威(1 / 2)

太和殿內,氣氛悄然生變。

隨著邊孟廣再遭天子斥責,許居正、霍綱、郭儀等清流重臣皆默然不語,文武百官中原本持觀望態度者也開始迅速判斷風向,殿中局勢肉眼可見地向新黨一邊傾斜。

就在此時,又有幾名新黨中人前後出列,次第上奏。

“啟奏陛下,”戶部左司郎中躬身叩首。

“下官以為,林尚書所策之中‘鹽策歸都’一條,極為有益。以往鹽鐵稅收分散,郡府各行其政,若收歸都統,統一定價,既可壓黑鹽之患,又能補官庫之虧,望陛下詳察!”

“臣附議!”隨後,工部都水監亦出列,神情振奮。

“都水司多年未修水運法典,致使北南漕運多堵。林尚書另有一策,主張裁舊渠、立新堤、擴清江三口,貫通水運脈絡,臣等願為此事奉命東南,三月內必報佳音!”

“臣亦有策。”禮部掌誥官一名四品言官上前。

“新製之下,吏員之錄用、考績、升遷,皆應改為‘年績三評一核’,由吏部統一歸檔,存入‘新卷房’,嚴肅考核製度,方能肅清吏治。”

此言一出,殿中又是一片輕輕嘩然。

“‘新卷房’?”

“這豈不是將三省考功、六部察舉的權力一並交給吏部?”

“太過集權了吧……”

雖有議論,但無人再敢反駁出列,畢竟邊孟廣的下場猶在眼前。

而新黨陣營之人卻似鼓足了勁,趁熱打鐵,連番上策。

“陛下——”又一位刑部屬官出列。

“下官請奏!地方多有冤屈之案,年年拖延不決,百姓苦訴無門。林尚書新設之‘外裁提讞司’,可由廷尉親自派遣官差,入郡督審,可大大提升審判公信!”

“此策若行,不啻於百姓一場大赦!”又有人附議,“更可減少地方之權,歸中央,利於統一治道!”

殿前,蕭寧依舊高坐金椅之上,眸光低垂,麵上不見怒意,也無憂色,任諸策如潮而來,他隻輕輕點頭——

“準奏。”

“準奏。”

“此策可行,抄錄入年冊,交戶部歸檔。”

一句句簡潔的回應,毫無猶豫。

一時間,整個太和殿儼然變成了新黨施策的舞台,而那本應居於朝堂權衡中心的帝王,卻如同被徹底說服,不再質疑。

殿內,不少原本中立或觀望的官員,麵上漸漸浮現出訝異之後的思索,又轉為決斷。

他們開始低頭斟酌,沉思良久,紛紛列出自己的“見解”與“對策”,一個個不約而同地,站到了林誌遠等人所列“新策”之下。

“微臣以為,新策推行之後,應設‘行省節度’,協理諸事,權責分明。”

“戶部預算需與兵部聯動,設‘戰備銀庫’,統籌南北兵餉,以備再戰之需!”

“吏部若能設‘品政院’,將州郡官員政績分檔評級,方能明辨優劣,激勵地方為政之誌!”

一個接一個的“合理建議”接連而出。

聽得眾人眼花繚亂,腦中翻滾。

看似百策繁花似錦,實則層層套套,皆為新黨權力編織之籠。

而蕭寧依舊坐在高處,靜靜聽著,沒有一點反對的神情,哪怕偶爾目光一閃,也隻是輕描淡寫地點頭:

“準奏。”

“此策善。”

“再議。”

無喜無悲,不動聲色,仿佛隻是一台在朝堂之中點頭頷首的天子機器。

清流之中,幾人眼神交錯。

許居正臉色鐵青,霍綱咬牙切齒,郭儀手指微微顫抖。

他們心裡最擔心的事,終究發生了——

“——陛下這,糊塗啊。”

“這上百條‘新策’,每一策若細究,皆有利弊,可陛下竟無一駁回、無一追問!”

“這不是寬容,而是——昏庸。”

許居正心中苦澀。

從清晨至午時,朝堂之上近三十條新黨主策儘數通過,反對者寥寥,異議者已無一人出列。

邊孟廣的孤立、三公的沉默,反而成了新黨人反襯的靶子。

——他們說得好似一切清流皆為冥頑守舊。

——他們唱得好似天下蒼生皆為所求。

可許居正知道,這些人所謂的“為國施策”,根本不是為了治國,而是為了一口“權”的肥肉,能吞下多少吞多少!

而蕭寧卻……

他的目光再次望向那高高在上的金椅,望著那少年帝王眉目淡然、衣袍不動,像是置身事外。

他忽然想起當初,那個在戰場上血火中策馬斬敵的蕭寧,那一劍劈下,萬軍皆避。

可今日,這劍好似蒙塵了。

“陛下——”他終是按捺不住,欲要開口。

卻被霍綱輕輕一掌按住。

“現在不是時候。”

他低聲道:“陛下不信我們……再說,隻會惹惱。”

其他清流則冷眼旁觀,眼中浮現冷冽之光:“讓他信吧。”

“等這‘新策’施行三月,百姓怨聲,財政崩盤,戶部短銀,吏部爭權……”

“看他如何收場。”

“總要摔一次,才能長記性。”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而這一場摔,或許將是大堯朝堂真正意義上的“裂變”起始。

王擎重那邊卻已如勝券在握,手中折扇輕搖,目光溫潤,心中卻已判定:

“局勢既成,改風已定。”

“今歲,便是新黨的天下了。”

這一刻,太和殿外,天光愈亮,宮鐘再響,聲震四方。

這場改風朝會尚未結束,卻已注定,注定了一個朝代內部的真正分流。

誰在暗湧之下悄然得勢,誰又在風暴中心悄然沉淪——

無人知曉。

唯有那金色日光照耀之下的宮闕,寂靜如初。

一如這場,尚未結束的權力之爭。

——風還在吹。

——天未變色。

但人心,已起波瀾。

太和殿內,檀香輕繚,朝陽斜照金頂,灑落在肅穆朝堂之上,卻掩不住空氣中逐漸凝重的氣息。

隨著戶部尚書林誌遠又一波上書之後,朝堂之上已有數名中高級官員陸續站出,依次讚同其所提諸策——

“林尚書言之有理,兼顧財賦與百姓之困,實乃可行之策。”

“以商養政、以兵製賦,確是應對時局的明道。”

“舊製疲敝,新政當興,林尚書之言,頗合時宜。”

他們話語溫潤謙和,似無瑕疵,滿堂之下,竟聽不出任何破綻。那些條陳、折子,一條一條列得井然有序、條理清晰,儼然一派忠良之臣、大興之誌。

而蕭寧端坐龍椅之上,負手而立,麵無喜怒,卻也未顯不悅。

這一幕落入百官眼中,卻令清流一係心頭沉沉。

許居正神色凝重,側眼望向霍綱與郭儀,三人目光交彙間,皆能讀出彼此眼中的不安。

霍綱低聲道:“依舊是這等虛策……卻依舊能騙得陛下點頭讚許?陛下真的,沒有任何察覺啊!”

許居正麵沉如水:“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陛下不善朝堂,他們說得字字在理,若不細究內裡,誰能識破?”

“是啊……”霍綱歎道,“看似削冗政、增賦稅、減邊費、重工商、寬商律……實則是削文重吏、剝民厚賈、封邊棄軍,外虛而內肥!”

“而吏部、戶部正是得利最多之處。”許居正冷聲道,“如此一來,豈不是以後新黨獨大了?”

郭儀不語,隻是眉頭緊鎖。

眼見局勢被新黨所把控,清流派中,已有人暗中握拳,甚至想上前爭辯。許居正一一搖頭,攔住他們。

他自己也知道,此刻若無周全說辭,貿然上前,隻會落入理虧之勢,反成朝堂笑柄。

這時,忽聽一陣靴聲踏地。

“臣,有言!”

一道聲音如銅錘落地,鏗鏘作響。

眾人一驚,卻見那站出的,不是彆人,還是——兵部尚書,邊孟廣!

這一早朝之上,都不知道這是其第幾次出言反駁了。

哪怕每次都以被訓斥而終,他依舊樂此不疲!

之前,霍綱才攔住了他!

如今,他便又站了出來!

“林尚書這次又提出的所謂新政,看似革弊,實則傷本!”

“削兵製賦、放寬商稅,於內擾民心,於外擾軍心,萬一北疆再戰,誰來扛?”邊孟廣虎目圓睜,麵如鐵鑄。

他步步踏出,言辭愈發淩厲:“邊軍已久未得增援,糧草告急,士兵凍餓而死者甚眾。如今竟還要‘調減邊疆冗費’,此話,誰說得出口?!”

林誌遠拱手一禮,微笑回應:“兵尚所言,關切軍國,臣佩服。但朝廷重建,財賦不足,若無增收減支之法,拿何補中府虧空?”

“所以,就得從邊軍減起?”邊孟廣冷笑,“拿士卒的命,來換你們的仕途清名?”

蕭寧眉目不動,仍是靜靜地看著殿中爭論。

然而,誰都未曾料到——他忽然冷聲道:

“夠了。”

滿殿霎時寂靜。

邊孟廣卻麵無懼色,仍拱手而立。

隻聽蕭寧緩緩開口,聲音清冷如刀:

“邊孟廣,又是你!又是你!你到底想怎麼樣?你前幾次頂撞,朕念舊情,未曾懲罰與你!”

“可你身為兵部尚書,不在其位謀其政,卻一次次在朝堂大典上口出怨言,當著滿朝之人,與戶部爭執不休……你當這是茶肆酒樓?”

“兵為國本,但國本非兵一人之事!”

“若人人都像你這般逞一己之氣,那我這大堯,還如何革弊布新?”

話音落下,眾臣皆驚!

邊孟廣一愣,臉色鐵青,卻欲言又止。

殿上空氣凝滯,清流眾臣臉色皆變。

許居正、霍綱同時起身,一眼望向郭儀。

郭儀卻依舊不動,隻輕輕抿了一口茶。

許居正輕聲:“郭相……此時你還坐得住?若再不說,恐怕便真的……”

郭儀放下茶盞,淡然一笑。


最新小说: 綜藝:我人氣不行,但我氣人很行 資本家小姐覺醒,掏空家產去隨軍 盜墓:不是吧,高三生也盜墓? 我養出來的影帝向我表白怎麼了? 無頭仙 神獸王鼎 煉丹500爐,我成丹帝了! 全能天師,在線鎮壓五個鬼王 殺敵換媳婦?我一人屠城! 帶完美進度農場進入求生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