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殿前,天色微亮。
晨霧未散,宮牆之上,霞光與雲影交融,宮闕輪廓在淡淡薄霧中若隱若現,如沉在靜水中的巨獸,尚未蘇醒,卻已有風雷醞釀其間。
冷風穿過丹階前的石紋縫隙,拂過立於殿前的大相許居正的袍角。
他立在第一位,衣冠整肅,神情肅穆,眼神卻沉如寒潭,一動不動地望著前方未開的宮門,像一尊肅立的石像。
剛剛過去的一刻鐘,朝前之禮還未正式開始,太和殿便已被無形的陰雲包裹——
王擎重麵帶從容地將一疊折子遞來,聲稱新黨中多位大員病體不適,今朝請假。
那折子上的名諱,不偏不倚,皆是新黨要人,一封封遞來,如針鋒直指,雖稱“請罪”,卻毫無歉意。
霍綱眼神難看至極,而許居正也早已心知肚明——這是新黨打來的第一記試探。
明是請病,實則示威;由他許某親手呈遞天子,便是故意打臉。
他昨夜深夜親赴乾寧殿,向蕭寧呈上奏章,苦勸暫緩動手,而今這一遭,分明是新黨反手一擊,先行於朝會之前,在百官與天子之間築起一道冷牆。
這一招,不狠,卻準。
這殿前之空,雖無兵戎之聲,卻已有兩方爭鋒之意,隱然成局。
“這些人病體微恙,卻心念政務,知今朝大議在即,不敢久請,隻願請假一日,明日必歸。”
話雖如此,連他們自己都知道,這些人壓根不是“請假”,而是借病不朝,以示不滿。
此刻林誌遠也已悄然隨步而至,站在王擎重身側,一見許居正與霍綱神情微變,頓時心下大悅。
“王大人果然手段老辣。”
他低聲對王擎重道:“這一步下馬威打得乾淨利落,許居正那張臉都快掛不住了。”
王擎重淡淡一笑,語氣平靜中帶著一絲藏不住的得意:
“他們不是號稱清流堅貞,不懼權勢麼?今日不過略示鋒芒,便臉色驟變,何談掌政?”
說罷,兩人向丹陛之側行去,姿態不疾不徐,頗有幾分“穩坐朝中”的意味。
許居正眼看二人離去的背影,麵色不動,目光卻冷得近乎能結霜。他緩緩吐出一口氣,低聲對霍綱道:
“看來,新黨這是準備給陛下一個下馬威。”
霍綱臉色陰沉:“隻怕不隻是陛下,這更像是衝我們來的。”
“是啊。”許居正冷笑,“他們遞折於我,借我之手呈於天子,表麵請罪,實則示威,既打皇威,又試本相。”
他看向王擎重的背影,眼神深邃如冰淵。
“不過……”許居正忽而轉口,聲音極低,卻沉穩堅定:
“還好,我昨夜已向陛下進言過此事,今早亦再三叮囑。”
“否則的話,陛下早就有動新黨之心,再加上這般狀況,見今朝一半新黨人不朝,隻怕此時便要震怒當庭,拔刀動人了。”
霍綱微微頷首,歎道:“他若真此時拔刀,隻怕就要徹底攪亂朝局了啊。”
許居正點頭,神情肅然:“看來,他們也深知,我們現在根本不敢動他們,所以自己反而更加硬氣了。”
“深知,還要給陛下上點眼藥!”
“而我等所為,便是守這局,護得今日朝會不失控。”
他說完,又低頭看了眼手中那一摞“病折”,眼神如冰。
“好一個新黨啊,竟然如此之囂。”
……
而此時,太和殿西側偏廊中,王擎重與林誌遠並肩而行。
林誌遠神情輕鬆許多,壓在胸口的那團鬱火也似乎漸漸散去。他一邊隨王擎重前行,一邊低聲道:
“許居正剛剛那臉色,我看得清清楚楚。”
“連霍綱都忍不住瞪了我一眼。”他輕笑著搖頭,“這一下,還真是暢快。”
“光是讓他們知道,我們還在,我們不好惹,就已經值了。”
王擎重淡淡道:“他們以為今朝清流占三相,就能穩坐中樞……可這世上的權力,從不是三個人的名字,而是三千人的動脈。”
“他們若敢以為可以代替我們,那就讓他們親眼看看——沒了我們,新政能不能轉?奏章能不能行?地方有沒有回文!”
“今日不來朝,不過是個開頭。”
“若他們還不知敬畏,那便還有下一招。”
“這一朝,才剛剛開始罷了。”
……
太和殿的宮門在晨光中緩緩開啟。
金光灑落丹階,映照在大理石地麵之上。
百官陸續抵達列班,隻是今日的大列中,空缺頗多。那一道道原本該站立的人影,此時皆成空位,如刀刻在整整齊齊的隊列之中,紮眼刺目。
許居正站於最前方,麵沉如水,心中冷然如鐵。
他知道——今日這場“空缺”,不僅是試探,更是警告。
新黨打出了第一記重錘,而真正的博弈,從此時才正式開始。
他緩緩抬頭,看向正中的太和殿,眼神沉定。
“陛下……你若真要打蛇,那就彆怕蛇咬。”
“但願,你真的想好了。”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晨鐘響徹,聲震宮闕。
一聲、兩聲、三聲……至第九響,晨鐘止歇。
太和殿金門在鐘鳴落定之刻緩緩開啟,沉重的銅鑄門扉在金光映照下反射出一層淡淡光輝,如同刀鋒初出,寒意未顯,卻已逼人。
丹陛之上,儀仗肅立。
百官列班,隨太監唱名而入。
隻是今日的大朝之列,較往常稀落太多,百官隊列之間多有空缺,一眼望去,斑駁參差,顯得頗為突兀。
不需細看,許居正心中已明。
——這空的,全是新黨之列。
他目不斜視,持笏如鬆,霍綱亦立於側,不語,卻緊緊盯著入殿各人的位置。
這場“請病”之局,連入朝順序都已被扭曲。
可更令他心頭沉重的,是即將步入殿內的年輕帝王,會在這一刻做出怎樣的反應。
而新黨之列,王擎重與林誌遠並肩而入,神情皆極從容。
二人站在偏右第二列,衣冠華整,氣息不亂,目光卻隱隱透著些期待。
他們在等——等蕭寧登基以來第一次,真正的“服軟”。
等蕭寧看見這麼多新黨成員“同時生病”後,會是個什麼神情!
新黨雖然今朝略失人馬,但以病請辭,實屬中策:不犯錯,不抗旨,不違規矩,卻能以靜製動,以缺席示威,給清流與天子一個清晰信號。
他們要讓蕭寧知道:新黨雖不在三相之列,卻仍執朝政之骨。
殿中肅靜。
鐘鼓收歇,文武齊整。
而下一刻,太和正門中,天子蕭寧緩步而出。
他一襲墨金朝袍,金絲龍紋環繞其身,步履從容,麵色如常。
他的眼,掃過百官,卻未有絲毫停滯於空缺之處,仿佛根本未曾注意到那缺席的數十位大臣。
這一舉止,落在王擎重眼中,便是分毫不差的“裝作沒看見”。
林誌遠低聲道:“果然……這位陛下,終歸還是太年輕。”
王擎重微微一笑,眼角餘光掠過大殿中那一道道空位,心中已經給今日之戰定了勝負。
而下一刻,蕭寧站定禦座之下,聲音清晰:
“今日朝議,首議——兵部尚書補缺一事。”
此言一出,殿中眾臣精神微震。
話音落地,殿中先是一靜。
接著,一瞬之間,無數道目光刷地投向蕭寧,也有不少人下意識地看向王擎重與林誌遠所在方向。
而林誌遠,在最初的訝然之後,眉梢竟不自覺地挑了挑。
他緩緩側首,與王擎重對視一眼。
二人沒有說話,卻在目光中交換了一句極其相似的情緒——
果然如此!
“瞧見了吧?”林誌遠唇角微挑,低聲咕噥。
“新黨數十人同時不朝,這麼一場‘病風’,就算再強硬的皇帝,也得掂量掂量了。”
“這話一出口,就說明——陛下是怕了。”
王擎重神情依舊平靜,但指尖卻已緩緩攏在袖中,似乎在握一局勝籌。
他的眼神沒再看向高座上的天子,而是看向殿中清流一列。
那邊邊孟廣麵色如常,許居正亦無太多反應,魏瑞則依舊端肅如鐵,站如寒鬆,仿佛根本不曾察覺朝堂上的異樣。
“兵部尚書。”王擎重在心中重複這四個字,眼角的笑意卻更濃了幾分。
這個職位,原屬邊孟廣,如今左相已定,其位空懸,自然須得補足。
而眼下,天子並未針對“請病不朝”之事多言一句,反而主動提出要議補缺,在他們看來,這正是一個清晰不過的信號:
——不打算深究,請病一事暫不追責。
——甚至急於補缺,說明天子迫切需要安撫人心。
——更重要的是,這個位置,多半要落到新黨手中!
“嘿。”林誌遠微微一笑,嘴角彎起,露出掩不住的得意,“看樣子,今晚那頓酒,喝得真值。”
“咱們這回,可算是把他唬住了。”
王擎重微一點頭,目光始終不動,隻低聲回應:“且看他點誰。”
這句話不重,卻極具意味。
他們心知肚明,如今新舊交鋒之際,兵部尚書一職的歸屬,便是一道試金石——若給了清流,那就是挑釁;若給了新黨,那便是示和。
而他們下這一步“朝前請病”,本就不是為了真棄權柄,而是以退為進——
兵部是關鍵,邊軍兵權、禁軍調動、駐防情報皆需自此出手,一旦此職落入自家人手中,便仍能插手邊防、製衡左相。
這,才是真正的籌碼。
王擎重低聲言道:“如今不過是兩軍對峙,若他退一步,我們自然進一寸。”
“若這一步他真退,那後麵,便是咱們來設局了。”
林誌遠聽了這話,微微頷首,眼中笑意更甚。
這一刻,朝堂上的肅穆,對他們而言,不過是一層皮囊。
他們仿佛已從這句“議兵部補缺”中,看出了天子退意,看出了掌局者的躊躇——
甚至,看見了接下來,那份人事詔書的落筆。
“他果然不敢動我們,王大人明鑒啊。”林誌遠低聲道。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王擎重淡然點頭。
“兵部尚書,隻可能是咱們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