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秩序之源”傳來的信息流浩瀚如星海,冰冷而嚴謹,不容任何情感或模糊地帶的存在。它直接烙印在星語的意識中,詳細闡述了“悖論囚牢”的構建原理、所需規則架構、能量引導路徑以及最終的穩定性判定標準。
其核心理念與凱爾所述一致:利用印記自身“邏輯湮滅”的特性,為其量身打造一個內部邏輯自相矛盾、無法自洽的規則結構。這個結構需要同時滿足幾個近乎不可能的條件:
第一,囚籠的內核必須是一個微型的、高度穩定的“混沌奇點”,用以模擬並吸引印記的湮滅特性,使其將攻擊目標鎖定在囚籠內部,而非外部現實。
第二,包裹混沌奇點的,必須是一層極度有序、堅不可摧的“秩序晶壁”,這層晶壁需要完美隔絕內外能量與信息交換,防止印記氣息外泄或被外界探測,同時也要能承受住內部混沌與湮滅的持續衝擊。
第三,也是最關鍵的一點,混沌奇點與秩序晶壁之間,必須建立一種動態的、自我維持的“悖論鏈接”。這種鏈接需要確保,秩序晶壁的穩定性依賴於內部混沌奇點的持續存在與擾動,而混沌奇點的存在邊界又被秩序晶壁所定義和限製。兩者形成一個“先有雞還是先有蛋”式的邏輯閉環,任何一方的缺失都會導致整個結構的崩潰,從而將內部的印記一同拖入邏輯悖論的深淵,實現永久性的“靜滯”。
理論清晰,但實現難度如同要求一個人同時向前又向後行走。這需要對混沌和秩序兩種截然相反的規則力量,都有著極致入微的理解和精妙絕倫的操控力。
“秩序之源”開放了部分底層規則架構庫,並提供了一道穩定而精純的秩序能量流,作為構建“秩序晶壁”的“原材料”和“粘合劑”。但關於“混沌奇點”的構建,它並未提供直接幫助——這需要星語依靠自身的星錨核心來完成。
時間,隻有三十個秩序時程。在這片回廊中,時間的流逝似乎與外界不同,更加“均勻”和“不可逆”,每一分每一秒都帶著沉甸甸的重量。
星語沒有浪費任何時間。她立刻將意識沉入那龐大的規則架構庫中,如同最饑渴的海綿,瘋狂吸收著關於秩序結構穩定、能量回路編織、規則定義與鎖定的知識。這些知識與星靈文明和瑞多蘭的體係都不同,更加底層,更加偏向於“世界構建”的基石。
同時,她分出一部分心神,引導著“秩序之源”提供的能量流,開始嘗試構築“秩序晶壁”最基礎的能量框架。這個過程如同用光在編織一件看不見的、卻需要承受星辰撞擊的鎧甲,每一絲能量的注入,每一條規則紋路的刻畫,都需要絕對的精準和穩定。稍有偏差,整個框架就可能崩潰,浪費寶貴的能量和時間。
她的精神力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消耗著。額頭“守望者頭冠”的主晶體微微發燙,輔助她處理著海量的數據運算和能量微操。身下的暗色岩石仿佛也成為了一個臨時的能量節點,幫助她穩定著自身與外界能量流的連接。
第一個時程在高度專注中過去,她勉強完成了秩序晶壁基礎框架的百分之一。進度緩慢得令人焦慮。
她不敢停歇,繼續投入第二個時程。意識在複雜的規則迷宮中穿梭,雙手意識模擬)在虛空中不斷勾勒、調整,引導著銀色的秩序能量,如同最耐心的工匠,一點點地雕琢著那無形的牢籠之壁。
時間悄然流逝。第五個時程…第十個時程…
秩序晶壁的構建逐漸加速,她對“秩序之源”提供的架構理解越發深入,操控也越發熟練。一道散發著柔和銀光、布滿了無數細微而複雜紋路的球形能量結構,已然初具雛形,懸浮在她麵前,緩慢地自轉著。
但星語的心卻絲毫不敢放鬆。因為最困難的部分——構建內部的“混沌奇點”——即將開始。這需要她調動近乎癱瘓的星錨核心,在秩序晶壁的內部,強行開辟並穩定一個混沌能量的“原點”。
她暫停了秩序晶壁的構築,將全部意識沉入體內。
星錨核心依舊黯淡,旋轉緩慢,如同沉睡。她嘗試著用意誌去喚醒它,去引導那沉寂的混沌本源。過程異常艱澀,如同在凝固的水泥中挖掘。周圍環境中濃鬱的秩序力量,更是形成了巨大的壓製。
一次,兩次…無數次嘗試,星錨核心隻是微微亮起,便又迅速黯淡下去,根本無法凝聚出足夠強度和質量的核心。
第十五個時程過去,混沌奇點的構建毫無進展。
焦慮開始如同毒藤般纏繞她的心神。時間已經過半,而她連第一步都未能邁出。她能清晰地感覺到,“秩序之源”那冰冷的“目光”始終鎖定著她,尤其是她體內那個正因為她的焦急和頻繁嘗試而隱隱泛起一絲微不可察漣漪的印記。
不能慌!必須冷靜!
她強迫自己停止無謂的嘗試,開始反思。強行在秩序環境中“創造”混沌,無異於逆天而行。或許…思路需要改變?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她回想起自己掌握“秩序衝浪”的經曆。不是對抗,而是順應與引導。
混沌奇點…是否也可以“引導”而來,而非“創造”?
一個大膽的念頭在她腦海中閃現——利用印記本身!
這縷印記的本質就是極致的秩序對立麵,是“邏輯湮滅”的具象化。它本身,不就蘊含著一絲“混沌”與“虛無”的終極特質嗎?雖然這特質是毀滅性的,但其根源,或許與混沌奇點有著某種同源性?
這個想法極其危險,如同在火藥庫旁邊玩火。但眼下,似乎沒有更好的選擇。
她決定冒險一試。
她不再試圖從星錨核心“抽取”混沌能量,而是開始極其小心地、如同拆解炸彈般,嘗試去“觸動”那縷沉寂的印記。不是刺激它活躍,而是試圖引導出它那“否定”與“湮滅”特性中,最本源的一絲“虛無”之力。
意識化作最纖細的探針,緩緩靠近那冰冷的點。監控網絡的數據瞬間變得混亂而危險,警報無聲地在意識中尖嘯。
她屏蔽掉所有乾擾,全部心神都凝聚在那一絲接觸上。
第一次觸碰,印記毫無反應,死寂依舊。
第二次,似乎有了一絲極其微弱的“寒意”。
第三次…
她如同在萬丈深淵上走鋼絲,每一次試探都小心翼翼,控製著力度和角度,生怕一個不慎,就徹底驚醒這頭沉睡的凶獸。
第十八時程…第二十時程…
就在她幾乎要放棄這條險路時,在她的意識探針以某種特定的、模擬秩序崩潰臨界點的頻率輕輕拂過印記表麵的刹那——
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