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端午接六一,祝各位雙節快樂!
——————————————————————————
正如烈日的指揮官墨炎子羽所說的那樣,大國的大,就是它天然的護城河。
小文明是幾乎沒有容錯空間的,一個浪頭過來,扛不住的就沉了,而巨型文明哪怕被捅上三五百刀,隻要沒死透,緩過氣來就又是龐然大物。
這種敵人的敬畏,有時候,也常常會變成自己人的傲慢。
你不能說帝國沒有聰明人,能走到帝國中樞的,哪個不是聰明人,隻不過,他們聰明的認為,這些小事對帝國造成的傷害,帝國龐大的身軀完全能承受的住罷了。
就如同夏國最後一個夏族朝廷,彼時的滿朝大臣,袞袞諸公,誰不是一路摸爬滾打上來,聰明絕頂,隻不過是誰都不信區區地方亂匪、關外蠻子,能傾覆天朝上國,萬裡江山。
赤冕帝國的曆史太久了,久到每一個人都感覺,這個帝國仿佛是天生地養,萬古長存的。
帝國的文官可以貪一點,沒事的,帝國物產豐饒,哪缺這麼一點資財。
帝國的武將也可以慫一點,沒事的,帝國疆域廣大,不在乎丟些許土地。
當我們在後世翻看曆史的時候,常常驚歎於那個時代執政者的愚蠢,得利者的貪婪,把吊死自己的絞索租給對手,屠戮家國的武器賣給敵人。
但實際上,就在你驚歎的同時,你頭頂正有這麼一群人,正在為了一己私利,進行著同樣的操作。
之所以國家看起來還不錯,不過是因為目前好人比爛人多一些罷了。
某種意義上,布衣公爵,是赤冕這個朝堂上最後一個能影響朝局的“好人”。
他以激烈的手段壓榨世家為帝國續上的這口氣,也必然會遭受世家的猛烈反撲,哪怕發泄的對象隻是一個死人。
朝堂之上“注重大局”的這個決定,很快引發了一連串的連鎖反應。
誌得意滿的文官係統重新把控了後勤物資的分配權。
本來就不想打仗的聖典禁軍和地方守備,更加不想打仗了。
烈日的第二攻擊集群一路勢如破竹,向著夏國控製區狂飆急進,第一攻擊集群則是占著雙鏈星係的中心巋然不動,陸續抵達的赤冕帝國軍兵力已達到對方的六倍,卻沒有哪一支敢發起硬碰硬的強攻。
現實就是這麼喜歡開玩笑。
在烈日看來,本方兩個攻擊集群後路斷絕,外無救兵,已是困獸之局,早晚被耗死在赤冕的土地上,隻能是繼續張牙舞爪,大造聲勢,以期拖延一下時間,等待烈日帝國本國有可能發起的外交努力。
而在赤冕看來,優勢局麵遲遲拿不下對手,烈日還在不斷發出各種威脅,而有情報表明,夏國還在持續向前線增兵,足以證明文官係統的判斷是正確的,形勢依然不容樂觀,最後還是要走回和談的路子上去。
對於夏國來說,從模糊的信息中隻能看到,赤冕突然爆發出了驚人的戰鬥力,奪回通道重握主動,烈日的部隊朝著本方控製區一路殺過來。
會不會之前是赤冕藏著殺手鐧一直沒用,被烈日逼的沒辦法了才露出來?這樣的手段還有多少?有沒有可能為我諸夏聯盟也準備了後手?
烈日的艦隊往自己這邊來是幾個意思?是烈日自己慌不擇路,還是赤冕在玩驅虎吞狼?
甚至,會不會還有一種可能,兩大帝國又成了盟友,現在合而謀我來了?